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557篇
航空   2373篇
航天技术   281篇
综合类   157篇
航天   7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内冷通道进行简化,以实验方法研究了带90°直肋及气膜出流的变截面回转通道内冷气的流动特性。根据肋和气膜孔的结构特点,将通道划分为若干个特征单元。结果表明:与无气膜出流时相比,通道出口段存在气膜出流时其有效压力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整个出口通道的有效压力下降,在气膜孔附近压力下降更为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与单元内其他位置的气膜孔相比肋后气膜孔出流量较大。   相似文献   
992.
自耦合射流流动特性和相关参数影响规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得到压电驱动的自耦合射流的流场特性以及相关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借助于动网格技术模拟了压电驱动膜片的周期性运动,实现了自耦合射流腔体内部和外部流动的耦合计算,获得了和实验相一致的流动现象;当输入压电膜片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激发器腔室的几何尺寸不同时,自耦合射流的流动速度分布相应地进行改变。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是合理的;模拟结果为实验参数的设定和实验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引射增推装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E设计了两种结构的排气引射增推装置,通过对两种结构排气引射增推装置的试验对比,研究了排气引射增推装置对PDE推力贡献,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结构设计下,采用排气引射增推装置可使PDE平均推力增加50%左右。理论分析了排气引射增推装置的工作机理,及不同结构参数对PDE排气引射增推装置的影响,为PDE排气引射增推装置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飞机机翼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种结冰气象条件下飞机机翼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欧拉坐标系下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动控制方程的计算,对不同气象条件下飞机机翼的结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4°攻角NACA-0012翼型表面霜状冰、混合冰及瘤状冰3种冰形。所得冰形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另外还计算了不同的冰形对机翼升、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瘤状冰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5.
某涡喷发动机压气机气动失稳过程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某涡喷发动机压气机的气动失稳过程进行了相关积分分析。对节流过程中压气机静压信号进行延时嵌入重构,发现失稳过程中重构相空间的吸引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应用相关积分值作为压气机内部流动状况变化的评价指标,发现节流过程中压气机第1级端部的流动最先发生不稳定,随后第2级先于第3,4级发生不稳定征兆;1,2级的失速类型为渐进型失速,3,4级为突变型失速;第3级叶根最先发生不稳定,且发展较快,最终导致全叶高失速;低通滤波可以提高相关积分方法检测失速征兆的时效性。分析表明,非线性的相关积分分析方法是进行压气机气动失稳过程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6.
航空发动机神经网络内模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鹏  黄金泉 《航空动力学报》2005,20(6):1061-1065
基于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理论研究了神经网络内模控制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Elman网络的航空发动机多变量内模控制系统。采用Elman网络建立发动机内模型和内模控制器,详细介绍了建模、控制的算法及其实现过程。取部分飞行条件下的数据作为学习样本,采用动态BP算法对神经网络权值进行调整,并在飞行包线内其它工作点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使用神经网络建立的航空发动机内模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和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7.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细观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高阶理论的原始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界面的平均温度替代了假设温度函数的系数做为求解的未知量,并利用了子胞的热传导方程,建立了热流与平均温度间的关系,进一步求解出温度场。改进后使求解的方程数目减少了大约60%,求解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消除了亚子胞的概念。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复合材料细观温度场结果与理论解和有限元解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8.
Drought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disaster that causes devastating impacts on the ecosystem, livestock,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So far, various remote-sensing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drought conditions, each of which has advantages and restric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monitor the real-time drought indices at the field scales via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arth observations. Our p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two steps. In the first step,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ng-term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ices (SPI) derived from PERSIANN-CDR rainfall data and two drought-dependent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MODIS products, including normalized NDVI and soil-air temperature gradient, are obtained at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PERSIANN-CDR grid (approximately 25 km). As the next step,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are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drought index maps at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MODIS products (1 km). Numerous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rom various drought indices, including SPIs of different timescales (1, 3, 6, and 12-months), SPI-3 and SPI-6 ar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erms of correlation with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parameters. The findings also demonstrate the compet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estimating SPI indices with average RMSE 0.67 and the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74.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液体动力系统发展规划研究对运载火箭的重要意义,梳理了国外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态势,初步提出我国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需求及重点发展方向规划,为我国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激光烧蚀微推力器技术是激光推进技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工程应用的技术研究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推进领域电推进推力器技术,以其系统集成度较高、电功耗较低、冲量元精准等优势特性,在推进性能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对于多种空间推进任务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以激光烧蚀微推力器发展历程为背景,总结提炼当前推力器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激光烧蚀微推力器目前最具研究价值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对高低比冲两种不同工作模式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对,对激光烧蚀微推力器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