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航空   501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72篇
航天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61.
反射面型天线结构多工况离散变量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孝全  王莉 《宇航学报》2001,22(2):56-60
根据反射面型天线结构受载和工作状态的复杂性,以及总有一些变量只能按离散变量处理,建立了符合工程结构的反射面型天线结构多工况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编制了一套具有一定通用性及工程实用价值的优化设计软件,并用其对八米反射面型天线进行了优化计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2.
由于悬臂式镗杆的刚度较低,镗削加工中容易产生加工误差。本文采用了误差在线检测与实时补偿的方法,以提高悬臂式镗杆的加工精度。通过应变片测试微量镗削加工中镗杆的变形,在线检测加工误差,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对加工误差进行实时补偿。镗刀和压电陶瓷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杠杆式结构的微量镗杆的两端,这样镗杆的结构尺寸可以不受压电陶瓷传感器的影响,镗杆的长径比为8。  相似文献   
663.
In this paper a heuristic design strategy for stabilizing the satellite attitude has been proposed.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atellite is actuated by a set of mutually perpendicular magnetic coils. Using well-known Lyapunov direct stability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causes to a global asymptotic stable system for all near polar orbits. The design procedure is based on analyzing of the conceptual effects of magnetic coils on the satellite attitude motion. Considering these effects lead to some intuitive results which determine the global stabilizing control law. The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of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against actuators saturation and quantization error have been verified using a real-time-hardware–software in-loop (RTHSIL) simulation result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lobal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although some disturbances and restrictions exist. This stabilizing controller can be simply combined with a linear explici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EMPC) to achieve a full three-axis control law.  相似文献   
664.
为弥补环境引起的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不可控变形,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置于弹性阻尼基座上,计算此时输出端和底座的稳态响应.将系统简化为两自由度线性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计算其固有角频率,并通过简谐激励输入分析了系统的幅频特性.输入不同幅值和频率的简谐电流,通过实验得到输出端和底座的位移;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模型的相对误差,并对比模型和实验的绝对误差.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9%,绝对误差不超过0.01mm,由此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65.
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动态力均衡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多电/全电化飞机关键技术的发展,由功率电传作动器——电动静液作动器(EHA)和机电作动器(EMA)构成的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成为飞机多电/全电化发展的新趋势.介绍了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力纷争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动态力纷争的产生机理,基于上述原理提出了轨迹发生器+前馈补偿器、力纷争反馈PID补偿器和EHA力控制/EMA位置控制等3种减小动态力纷争的动态力均衡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设计.最后,对所提出的3种动态力均衡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并从跟踪动态性能和抗负载扰动动态性能两个方面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为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的设计和力均衡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6.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飞机舵机作动器进行了力学分析建模,通过引入非线性接触设置模拟了作动器筒体的实际工作的接触效应,分析了结构在复杂工作状态下的局部应力分布,并且根据第四强度理论校核了结构的静强度设计;然后,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第一强度理论确定结构的疲劳危险点,并结合名义应力法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算了结构在设计疲劳谱下的疲劳寿命。本文的分析流程可以给工程设计单位在处理类似复杂航空结构的静强度与安全寿命设计问题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7.
孙冰  丁兆波  康玉东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2):2980-2986
为了分析推力室内壁失效机理及准确预估推力室内壁寿命,对推力室进行流-热-固耦合计算.流-热耦合为热-固耦合提供准确的热和机械载荷,热-固耦合模型对推力室内壁在循环加载下的变形进行非线性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推力室内壁在单循环各阶段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循环加载下的变形过程,并进行了寿命预估.结果表明:采用的流-固耦合策略能准确地实现流-热耦合模块向热-固耦合模块的载荷传递,能为结构分析提供准确的边界条件.在预冷、后冷和松弛阶段,内壁承受拉应力;在工作阶段,内壁承受压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内壁残余应力和应变不断增大,内壁向燃烧室内鼓起和不断变薄,冷却通道中心最先失效.所采用的分析模型能够模拟内壁在循环热和机械载荷下的变形过程,用于预估推力室内壁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668.
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静态力均衡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功率电传作动器EHA(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与EMA(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构成的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取消了中央液压源和遍布机身的液压管路,同时克服了共性故障,是飞机多电化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考虑舵面空气负载和连接刚度,建立了在主动/主动工作模式下闭环系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静态力纷争的产生机理,提出了采用调整电气参数偏差的方法补偿静态力纷争的思想,基于上述原理提出了3种减小静态力纷争的力均衡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最后,对3种力均衡控制策略在静态力纷争消除性、隔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对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的设计及力纷争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9.
根据飞机作动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液压源能量有限的现状,提出作动系统的功率约束条件。同时考虑操纵面的物理约束,提出了功率受限的操纵面控制分配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功率受限的操纵面控制分配方法将控制律设计与操纵面任务分配分割为两个模块独立运行,以动态逆控制律为基础,建立控制指令和操纵面间的动态映射关系,考虑操纵面的物理约束并以功率最小作为优化指标,将控制分配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通过数值求解实现控制系统功率受限下的控制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功率约束的控制分配方法,可以在系统满足一定稳定性及飞行品质要求的前提下,分配和管理多个冗余操纵面达到指令要求,同时实现系统消耗总功率最小,保证了作动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0.
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平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纪椿  史志伟  杜海  胡亮  李铮  宋天威 《航空学报》2016,37(4):1166-1173
在低速射流风洞中,研究了单级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光滑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的控制作用。实验采用热线测量技术,以边界层速度脉动与平均速度型作为转捩判据。实验发现,在来流速度为15 m/s,激励器连续放电参数为输出电压峰峰值11 kV,频率4.7 kHz时,在激励器放电作用下,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推迟约40 mm。在相同的来流条件和激励器布局下,研究了不同放电参数对边界层内速度型,速度脉动以及频谱分布的影响,发现提高放电电压、频率和占空比能进一步推迟转捩。实验结果表明:激励器产生的射流效应可以增强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随放电电压、频率以及占空比增强,射流能量增大,因此边界层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转捩控制效果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