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航空   445篇
航天技术   169篇
综合类   75篇
航天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本文研究了采用分布式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悬臂梁进行振动抑制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安装N个TMD的悬臂梁的动力学方程;然后通过有限单元法离散偏微分方程,使用Newmark-β法进行含TMD的悬臂梁动响应求解;最后基于数值计算模型,分别研究周期荷载与冲击荷载作用下,梁振动控制的效果.研究表明:TMD可以有效抑制悬臂梁振动...  相似文献   
822.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相控阵天线被广泛应用于低轨卫星系统,提出了一种面向低轨卫星通信的新型双圆极化宽带宽角扫描阵列天线。阵列天线单元采用一种金属栅格加载的对称阵子,其工作宽带为17GHz~21GHz,相对带宽超过21%,同时金属栅格加载方法可有效展宽对称阵子波束宽度,从而在工作频段内使E面和H面波束宽度均超过140°。通过上述宽带宽波束对称阵子作为阵列天线单元,形成8×8的64单元阵面。然后,阵列天线单元经过旋转组阵,实现了双圆极化特性。由于天线单元具有宽带、宽波束性能,有效拓展了阵列波束扫描角度,即在不同旋向下,均能实现二维±60°的波束扫描。阵列在低频17GHz工作时,法向波束增益为18.2dB,当扫描离轴角为60°时,增益下降2.8dB,轴比小于2dB。在高频21GHz时,法向增益为19.6dB,当扫描离轴角为60°时,增益下降3.7dB,轴比小于3dB,具备良好的宽带宽角覆盖性能,从而在低轨卫星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3.
提出了耦合振荡器阵列的一种图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耦合振荡器阵列有源天线阵的波束转换时间、振荡器失效和耦合网络失效引起的阵列失效概率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从分析结果看,阵列耦合网络具有一定冗余性的设计可以缩短阵列波束转换时间,提高阵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24.
为了实现航天应用的特定需求,对空间激光器的激光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光束质量等都有严格的技术指标要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空间的小型化高光束质量被动调Q激光器,实现了工程样机。样机输出激光脉冲宽度约为5 ns,峰值功率可达兆瓦,激光光束质量因子M2=1.01,单脉冲能量稳定性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为1.53%。激光头体积为0.469 L,质量为0.52 kg,激光器样机实现了结构小型化。  相似文献   
825.
The active spacecraft potential control (ASPOC)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1990s emits positive ions to neutralise the spacecraft potential, such as used in several missions like Geotail, Equator-S, Cluster, Doublestar and MMS. With the experience gaine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active spacecraft potential control (ASPOC-NG) instrument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reby, three emission technologies were tested including Liquid Metal Ion Source (LMIS), Liquid Metal Electron Source (LMES) and Solid Metal Electron Source (SM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itter module by FOTEC and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onics control unit by IWF is presented. Optimis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focus on the reduction of mass and power consumption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future scientific missions. Coupling tests of the modules and the electronics control unit were performed including range, accuracy and lifetime tests. Both ASPOC-NG instruments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 compensation and their performance values show excellent results.  相似文献   
826.
氙离子推力器束流双荷离子特性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离子推力器束流中双荷离子比例进行快速评估,采用放电室经验理论模型通过实验参数获得放电室等离子体参数,根据单、双荷氙离子的不同产生过程,计算得到束流中双/单荷离子密度比.针对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20cm氙离子推力器进行了实验,使用E×B探针束流诊断系统获取了束流中双/单荷离子的平均比率.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理论计算值为0.071与测试结果为0.077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827.
建立了某姿轨控发动机推进剂贮箱移动电子束焊接热源的焊接温度场数值仿真模型,采用锥体热源描述电子束焊接热源,通过等价比热容法来处理熔化潜热,得到电子束焊接过程中贮箱温度、焊接熔池形状和尺寸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仿真计算所得贮箱温度与实测数据的差异小于10%.在焊接过程中,利用安装在贮箱外表面的纯铜散热盘可以将贮箱半膜处的温度从503K降低至364K以下,避免了焊接过程中贮箱温度过高出现结构损伤.该计算方法与结构散热方式可为其他产品的焊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28.
柔性梁的刚度性能影响风洞盒式应变天平的精准度,是发动机试验台测力试验数据精确可靠的重要保证,而柔性铰链更是柔性梁设计的关键所在。首先,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四种典型柔性铰链进行计算分析,优选出综合刚性最好的柔性铰链形式;其次,基于选择的柔性铰链形式,研究三个关键结构参数对铰链刚度的影响;最后,设计五种不同厚度的柔性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加工实物模型进行加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铰链宽度b=40mm、半径R=5mm、最小厚度t=4mm时双圆弧柔性梁的综合刚度最好,且侧向柔度大,轴向刚度优;有限元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误差小于5%,表明将有限元方法运用于柔性梁的设计优化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29.
介绍了2524与7150铝合金激光焊T型接头优化的工艺参数,并研究了T型接头在优化工艺下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与接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下焊缝没有裂纹、气孔,金相组织晶粒细小、致密,焊缝区域的硬度最低;T型接头x方向的拉伸强度达到384 MPa,z方向的拉伸强度为236 MPa。  相似文献   
830.
摘要:多波束卫星发射机的成本很高,同时地面小区的通信需求和通信优先级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通过研究一种动态波束跳跃策略,实现在卫星资源受限和较少发射机数量约束下的广域覆盖和按需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分簇波束跳变思想,为了提高卫星系统的频谱效率,考虑在整个频率带宽上应用全局波束跳变。因此考虑在共信道干扰背景下,提出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指标来衡量波束跳变结果。在卫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波束提供的通信容量不能满足地面小区的业务请求,基于粒子群算法选择的波束跳动图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波束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优先级加权,最小化波束业务容量需求差值,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