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44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彗星环境中尘埃等离子体的电荷涨落和静电波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尘埃等离子体中尘埃颗粒的带电过程,给出了一套自洽的工流体方程组.运用这组方程研究了尘埃电荷的起伏涨落,得到了非磁化均匀尘埃等离子体中静电波动的色散关系.针对彗星空间环境中尘埃等离子体的特点,讨论了尘埃电荷的涨落对各种静电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本文主要介绍煤粉热解的激波管测试法及其系统的原理和软件、硬件系统组成。本系统的特点是控制与测试系统既相互独立又有数据传递。特别是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集控制与管理为一体。硬件布局合理可靠、软件丰富,且各软件模块间相互调用,克服了机器内存不够的缺陷。还具有手动操作和自动控制两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小型风洞及其它机械设备的控制。  相似文献   
83.
用水平激波管研究了激波对管内壁堆积粉尘的抛撒效应。试验粉尘为玉米粉(平均直径5μm),采用 YA-16高速摄影机观察了激波特性和粉尘云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激波扫过堆积粉尘与粉尘被扬起存在一定时间滞后,粉尘云的高度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4.
气膜孔形状对排孔下游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实验研究了气膜孔几何形状及吹风比对孔排下游的局部冷却效率的影响。所用孔形是簸箕形孔、圆锥形孔及圆柱形孔,实验的参数范围为二次流孔径雷诺数 Re=10000~ 25000,二次流吹风比 M=0.3~ 2.0,在上述范围选取了 26个工况分别对 3种孔形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圆锥形孔、簸箕形孔及圆柱形孔的最佳吹风比分别为 1.0,0.7及 0.5。当吹风比大于 0.7时,带有扩张型出口的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和冷却区域均优于圆柱形孔。  相似文献   
85.
簸箕形排孔气膜冷却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五孔单排簸箕形孔气膜冷却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孔排下游的局部换热系数及冷却效率,并研究了喷气雷诺数及吹风比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是:喷气雷诺数Re=10000~25000,吹风比M=0.3~2.0,测量分26个工况进行。  相似文献   
86.
The International Rosetta Mission is set for a rendezvous with Comet 67 P/Churyumov-Gerasimenko in 2014. On its 10 year journey to the comet, the spacecraft will also perform a fly-by of the two asteroids Stein and Lutetia in 2008 and 2010, respectively. The mission goal is to study the origin of com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etary and interstellar material and its implica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origin of the Solar System. Measurements will be performed that shed l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etary activity and the processes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nucleus and the inner coma. The Micro-Imaging Dust Analysis System (MIDAS) instrument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Rosetta’s scientific payload. It will provide 3D images and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pristine cometary particles in the nm-μm range from Comet 67P/Churyumov-Gerasimenko. According to cometary dust models and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 Giotto and Vega missions to 1P/Halley, there appears to be an abundance of particles in this size range, which also covers the building blocks of pristine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The dust collector of MIDAS will point at the comet and collect particles drifting outwards from the nucleus surface. MIDAS is based on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a type of scanning microprobe able to image small structures in 3D. AFM images provide morphological and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n the dust population, including texture, shape, size and flux. Although the AFM uses proven laboratory technology, MIDAS is its first such application in spa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and background, the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MIDAS as they stand after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flight instru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metary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87.
智能微尘是一种关于微型无线传感器的新兴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智能微尘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88.
驻波电帘除尘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月尘将对在月球表面进行巡视探测的设备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利用驻波电帘对探测器的太阳电池板进行尘埃清除和防护,给出了电帘表面的电场分布,颗粒在电帘表面的受力状态和起跳、跃移过程,通过实验测量给出了电帘结构各参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制备了自清洁演示系统,对电帘的能耗进行了测定;表明驻波电帘是月表探测任务中尘埃防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防砂装置核心元件-涡旋管的砂尘分离效率计算方法.在柱坐标系中推导出了砂尘在涡旋管中运动的三维动力学方程,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砂尘在涡旋管中运动轨迹的求解问题,得出了涡旋管砂尘分离效率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试验数据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分析螺纹塑件的结构特点、工艺要求,介绍了基于拼合结构模外卸除螺纹型环的注射模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并且对ABS的注射成型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