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航空   414篇
航天技术   209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18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纳米精度光学非球面研磨、抛光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高精度光学非球面的研磨、抛光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水平、机械设计能力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小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学方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娟  袁建平 《飞行力学》2002,20(1):29-32
以运动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了编队卫星相对运动的一种更直接方法,利用不同天体力学特性,将相对位置和速度与相对轨道参数建立了联系,首先,详细推导了以运动学方法为基础的相对运动方程,据此可直接得出环绕卫星的轨道根数,其次,为有利于相对轨道分析和设计,对相对运动方程进行了简化,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黄海风  梁甸农 《航空学报》2007,28(5):1168-1174
 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编队构形设计是系统总体设计的关键问题。从系统测高性能优化角度出发,提出分布式InSAR编队优化设计一般方法,将其概括为求解一个优化问题,以主星带辅星群体制分布式InSAR为例建立目标函数,针对其星载双站、斜视、空间基线等特点建立测高精度与辅星轨道根数的关系,基于近似的相对运动数学模型对该优化问题进行简化,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在此基础上,对多颗卫星组成编队以提高系统测高性能提出了一种多星编队设计方法。仿真分析表明,经优化得到的编队测高性能要优于干涉车轮和钟摆编队,该结果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4.
编队飞行卫星轨道的初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两体相对运动的Hill方程进行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的初步设计,给出了编队飞行中各绕飞小卫星的轨道要素确定过程。以空间圆形编队为例,在未考虑摄动的情况下,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The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 (MESSENGER) spacecraft, launched on August 3, 2004, is nearing the halfway point on its voyage to become the first probe to orbit the planet Mercury. The mission, spacecraft, and payload are designed to answer six fundamental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innermost planet: (1) What planetary formational processes led to Mercury’s high ratio of metal to silicate? (2) What is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Mercury? (3) What are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Mercury’s magnetic field? (4) What are the structure and state of Mercury’s core? (5) What are the radar-reflective materials at Mercury’s poles? (6) What are the important volatile species and their sources and sinks near Mercury? The mission has focused to date on commissioning the spacecraft and science payload as well as planning for flyby and orbital operations. The second Venus flyby (June 2007) will complete final rehearsals for the Mercury flyby operations in January and October 2008 and September 2009. Those flybys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image the hemisphere of the planet not seen by Mariner 10, obtain high-resolution spectral observations with which to map surface mineralogy and assay the exosphere, and carry out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energetic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the near-Mercury environment. The orbital phase, beginning on March 18, 2011, is a one-year-long, near-polar-orbital observational campaign that will address all mission goals. The orbital phase will complete global imaging, yield detailed surface compositional and topographic data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etermine the geometry of Mercury’s in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magnetosphere, ascertain the radius and physical state of Mercury’s outer core, assess the nature of Mercury’s polar deposits, and inventory exospheric neutrals and magnetospheric charged particle species over a range of dynamic conditions.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that have guided the MESSENGER mission will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as a family.  相似文献   
36.
本文建立某型飞机Ⅱ梁框结构裂纹形成寿命NP 与裂纹扩展寿命N P 之间的可靠度模型 ,将安全寿命设计与损伤容限设计原理有机结合 ,计算了在给定结构可靠度下该型飞机机翼Ⅱ梁框的检修周期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在水洞中进行的二维机翼纯俯仰运动和沉浮/俯仰联合运动时的流动显示实验.实验结果揭示了机翼做纯俯仰运动时尾迹涡街的特性以及与Strouhal数(Ste)的关系.在Ste=0.105附近,涡街排列成一条线;大于该值,为逆Karman涡街;小于该值,为正Karman涡街.机翼做沉浮/俯仰联合运动时,尾迹中总是出现逆Karman涡街.结合数值计算结果说明,机翼做沉浮/俯仰联合运动时,推力及最大有效迎角与沉浮和俯仰运动之间的相位差有关.并讨论了前缘涡与后缘涡相互作用对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很大、要求很高,而着舰系统的复杂性又使得指标要求涉及很多方面。为了从整体上明确着舰的指标要求,从而有利于着舰理论和工程等研究,整理了公开文献中分散的指标要求,并梳理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了着舰指标体系,将指标归纳到总体框架中。研究结果对着舰的控制与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航母编队网络化协同反导装备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航母编队建设网络化协同作战体系,成为提高其作战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借鉴美军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对航母编队网络化协同反导作战装备体系的构成和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向着"以网络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毫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改善飞翼的气动性能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来流速度为30m/s时,进行了毫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改善飞翼气动性能的风洞实验.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在飞翼前缘,峰峰值电压为9.5kV时,放电的脉冲能量在0.1mJ/cm量级.通过六分量测力天平测力研究了脉冲激励频率和占空比对升/阻力系数、升阻比和俯仰力矩系数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可以有效改善飞翼大攻角气动特性;在最佳无量纲脉冲激励频率F+≈1时,临界失速迎角由14°提高到17°,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0%;占空比对流动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减小占空比可以降低能耗,实验中最佳占空比为5%;俯仰力矩系数的变化表明施加等离子体激励改善了飞翼纵向静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