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509篇
航空   785篇
航天技术   552篇
综合类   139篇
航天   10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验证我国深空站三向测量模式的正确性,以同步星跟踪试验中的测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站间同步修正算法和三向测量观测模型,通过与同步卫星的精密星历反算测量值比较,得到了测量数据的标定参数,结果表明,我国深空站测控能够实现dm级的测量精度,明显优于“嫦娥二号”测量的水平;同时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定轨策略分析,最终实现了10 m量级的同步卫星定轨精度.分析结果为“嫦娥三号”探测器实施有效测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空间站维修性系统设计与验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夏侨丽 《载人航天》2014,(2):134-138
空间站在轨运行时间长,因此需采用维修性设计和在轨维修的方法实现长寿命高可靠在轨运行。根据维修性设计理论,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基于产品特性分析的维修需求分析方法和维修支持下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明确了系统维修性设计应包括布局、供电、信息、故障检测、维修工作模式等设计内容。并根据维修难度,提出了四级维修策略。最后根据在轨维修特点,提出了地面试验验证和仿真验证的方法。为空间站系统维修性设计提供了一个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3.
基于考虑摄动影响的精确轨道动力学模型,对交会对接寻的段水平双脉冲交会轨道的精确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控制脉冲的俯仰角近似转化为控制时刻的轨道幅角,从而调整脉冲控制时刻以消除径向速度增量的方法,精确求解首末水平双脉冲的启控时刻;引入导引终点位置偏差的比例控制方法,精确求解水平双脉冲的精确控制量。仿真结果表明,2轮整体迭代可获得首末水平脉冲控制时刻和控制量的精确值,脉冲水平特性达到俯仰角小于1°,导引终点相对位置精度达到10m,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4.
波束波导馈电系统在深空探测天线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波束波导馈电系统在深空探测天线应用中存在的电小尺寸镜面绕射引起波束波导传输效率降低,不同极化工作时波束指向不一致,以及TE21模跟踪时坐标转换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数学模型.通过优化椭球镜M5的曲率,解决了电小尺寸镜面绕射使波束波导传输效率下降问题,使S频段的传输效率提高约4%,35 m天线副反射面的截获效率增加约11%,天线增益提高0.7 dB;给出天线束峰值位置随方位、俯仰角变化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中值补偿方法,使天线左右旋极化峰值不一致增益损失减小约0.16 dB,并给出TE21模跟踪时的坐标转换数学模型.这些方法和数学模型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针对MBD环境下的零件分类问题,研究MBD信息提取、零件编码转换和深度学习分类算法技术,并创建MBD-计算机辅助零件分类系统(MBD-CAPC),实现从输入MBD模型到输出零件分类结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6.
空间核动力技术概览与发展脉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略介绍现有技术方案基础上,初步探讨空间核动力技术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固体核反应堆的空间核电源、核电推进及核热推进,是经过试验验证可行、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并可预期实现空间应用的空间核动力技术.更先进的概念方案包括:基于气体核反应堆的核电源/核热推进、脉冲核爆推进、核裂变碎片推进等,它们的性能逐代跨越直至逼近理论极限.要充分利用核能的潜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位质量核燃料的核能释放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核反应产物动能转换为无轨热运动的比率.核能潜力的充分利用需要以增加系统质量为代价.为满足未来宽广的空间任务需求,多物理机制驱动的大深度变工况一体化核能空间动力系统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7.
Why the draft Treaty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Placement of Weapons in Outer Space,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gainst Outer Space Objects (PPWT) will not work - whereas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Outer Space Activities may.  相似文献   
108.
In 2012 a working group was established to formulate the African space policy and strategy which would lea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frican Space Agency (ASA). Dr Peter Martinez asserts in his article “Is there a need for an African Space Agency?” [1] that the arguments that have been posited in support of an ASA are flawed; namely the arguments of the existing example of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and that an ASA would lead to fostering competition, syner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While this viewpoint agrees that all the perfect conditions may not exist at present for the creation of an ASA, it addresses some of the issues raised by Martinez, and proposes ideas to foster intra-region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09.
徐青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4):19-21,24
在陆、海、空、天、电战争范畴,空间攻防对抗是战略制高点。从美军的空间对抗的发展和变化,折射出未来的空间对抗需求已由“确保摧毁”向“确保生存”的战略概念转变,由“硬杀伤”向“软能力”倾斜。从需求出发,提出未来空间信息对抗能力设想,以及实现这些能力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0.
Voitenko  Yuriy  Goossens  Marcel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387-401
We study kinetic excitation mechanisms for high-frequency dispersive Alfvén waves in the solar corona, solar wind, and Earth's magnetosphere. The ion-cyclotron and Cherenkov kinetic effects are important for these waves which we call the ion-cyclotron kinetic Alfvén waves (ICKAWs). Ion beams, anisotropic particles distributions and currents provide free energy for the excitation of ICKAWs in space plasmas. As particular examples we consider ICKAW instabilities in the coronal magnetic reconnection events, in the fast solar wind, and in the Earth's magnetopause. Energy conversion and transport initiated by ICKAW instabilitie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whole dynamics of Sun-Earth connection chain, and observations of ICKAW activity could provide a diagnostic/predictive tool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 research.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