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216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采用高温等温压缩,应变速率为0.001~10/s,变形温度为360~520%,对通用型铝锂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高温变形的物理本质。结果表明:在等应变速率下,真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变形温度下,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流变应力水平升高。在较低的变形速率及较高的变形温度条件下热变形时,通用型铝锂合金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而变形速率较高,变形温度较低时,通用型铝锂合金可能发生剪切变形,热变形过程中则主要发生动态回复。  相似文献   
102.
采用SEM和XRD分析热处理后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用TEM分析原始组织中钇的存在方式.结果表明,钇在原始组织中以Y2O3形式存在;钇增加O相衍射峰,提高Ti-23Al-25Nb合金压缩性能,如抗压强度、压缩率等,钇的强化作用是由于Y2O3第二相粒子强化和钇细化晶粒的晶界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一种提高后掠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常规后掠侧压式进气道基础上通过减小顶板第二压缩角,引入圆弧压缩面设计了一种具有较高流量系数的进气道.利用Fluent商业计算软件对比研究了该进气道与常规进气道在Ma=6和Ma=4下的流动特征及性能.研究发现,新的改进措施能在几乎不降低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流量系数:在Ma=6来流条件下,改进后的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7,比常规进气道提高14.5%;在Ma=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为0.69,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104.
 对喘振主动控制中所采用的作动机构进行了介绍,导出了与作动机构有关的系统非线性方程组,并定性地解释了作动机构引起附加小扰动的机理,对实际作动机构的动态平衡点进行了标定,并分析了实际作动机构与压缩系统的非线性耦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描述轴流压气机及其系统的动态气动响应的一维非定常单元容积模型 ,通过数值求解并利用可视化的编程方法 ,模拟了单级、三级和九级压缩系统的失速可恢复性。单级压缩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取得了实验结果的验证 ,九级压缩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该压缩系统在台架上的实际工作情况符合得很好 ,数值模拟结果揭示出了影响压缩系统失速恢复性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6.
高超侧压式进气道高焓脉冲风洞实验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志光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05,26(4):319-323
为验证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侧压式进气道基本性能,设计了一套进口面积为110mm×91mm的双流道试验模型,并在300mm马赫数6的高焓脉冲风洞中进行了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和隔离段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隔离段进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分布,分析了进气道内的典型流场特征,获得了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以马赫数的测量为例阐述了流场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赫数6来流条件下,该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3,隔离段出口平均马赫数为2.57,总压恢复系数为0.296,增压比为23.7,表明这种侧压式进气道的气动布局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7.
旋转冲压发动机驻涡燃烧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转冲压发动机是一种全新概念发动机,采用激波增压和驻涡燃烧技术。其显著的高效、低污染特性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旋转冲压发动机总体结构,然后介绍了驻涡燃烧技术的概念和研究现状,最后描述了旋转冲压发动机中驻涡燃烧室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三维流动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MacCormack时间分裂方法,应用NND格式、对流迎风矢通量分裂(AUSM)技术和Baldwin-Lomax混合长度代数湍流模型,对贴体坐标下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进行有限差分离散。数值计算了均匀来流和非均匀来流条件下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三维湍流流动态,分析了该进气道主要性能参数随出口反压、来流马赫数、导弹工作高度及飞行攻角的变化特性,为深入研究进气道性能提供了一定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9.
二维高超声速压缩面斜激波系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健  谷良贤  郭效芝 《推进技术》2007,28(2):157-161
选择进气道外压缩段的气流转折角为设计变量,以进气道的压升比为约束条件,分别以总压恢复系数和阻力系数为优化目标,基于一维气体动力学,在飞行马赫数6,飞行高度25 km,进气道出口气流方向与自由来流夹角等于0,°2,°4°和6°的条件下,对二维混压式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的斜激波配置。优化结果表明,在所讨论的各种情况下,以阻力系数最小为目标得到的外压缩段斜激波系与以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为目标得到的外压缩段斜激波系基本相同,都近似为等强度斜激波系。运用数值模拟手段验证了等强度斜激波系配置原则,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二维混压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10.
建立厚壁缠绕管件的轴压有限元模型,分析相同压缩载荷条件下不同缠绕角度对管件轴压模量,径向形变和剪应力的影响,并对厚壁缠绕管件在轴压载荷下的破坏模式和部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受轴压管件的缠绕角度宜控制在20°以内,对管件端头进行环向缠绕加强可以提高管件的轴压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