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242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于航天用超高强高韧C300马氏体时效钢来说,热加工过程中获得等轴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是实现该钢强韧性最佳匹配的关键环节。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850~1 1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对超高强高韧C300马氏体时效钢进行高温轴向压缩变形试验,获得了高温流变曲线,并观察变形后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C300马氏体时效钢的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试验钢在真应变为0.92、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随着变形速率的提高,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的温度也逐渐升高,最佳热变形温度区间为1 050~1 150℃;测得试验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值为391.2 kJ/mol,建立了其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能为C300马氏体钢的数值模拟和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比例与非比例加载下30CrMnSiA钢多轴高周疲劳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比例与非比例加载下,30CrMnSiA钢的多轴高周疲劳的失效规律。通过对30CrMnSiA钢材料开展比例与非比例(δ=90°)加载下的多轴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应力幅比和相位差对疲劳寿命、断口特征及裂纹起裂角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比例与非比例加载,随着应力幅比的增大,多轴疲劳寿命逐渐增加。对疲劳断口分析发现,裂纹萌生于试件表面,断口有明显的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不同加载路径下的试件断口形式有明显差异。通过对起裂角度的分析发现,应力幅比大于0.25时表面裂纹有明显的第Ⅰ阶段向第Ⅱ阶段的转变,且第Ⅰ阶段沿着接近最大剪应力幅值平面方向扩展,第Ⅱ阶段沿着接近最大正应力平面方向扩展。此外,对典型试件的疲劳断口及表面扩展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多轴疲劳试验试件裂纹的特征比值在0.3~0.5之间,且裂纹沿深度方向扩展至300 μm时占总寿命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73.
采用有限元方法针对缺口件多轴疲劳实验结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同路径条件下,随着缺口半径减小缺口根部附近的应力梯度显著增加。基于缺口根部应变值,采用等效应变法进行疲劳寿命预测,预测结果随缺口半径的减小而偏于保守。采用应力梯度法确定有效距离,相同路径下,随着缺口半径的减小有效距离减小;依据该有效距离处的等效应变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总体预测结果较为分散且偏于不安全。基于实验及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基于应变梯度的有效距离确定的新方法,大部分疲劳寿命预测结果位于2倍分散带内。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激光直接沉积成形A-100钢沉积态及热处理态组织,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获得激光直接沉积成形A-100钢回火马氏体+回火贝氏体混合基体组织。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相比淬火马氏体组织,回火贝氏体+回火马氏体混合组织具有更高的强度,但塑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5.
钢板数控下料排样的一种优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毛坯需求需要精确满足的不规则型毛坯数控气割下料排样问题。采用组块剪切排样法,排样时首先形成矩形组块,然后使组块在板材上优化排列。本文对两维约束排样算法进行修改,使之能生成所述排样问题的切割方式。最后应用所述算法给出变压器生产中钢板数控下料实例的优化排样方案,并与手工排样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6.
膨胀剂和纤维及其复合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快冻法研究了铝酸盐膨胀剂(A lum inate expans ive agen t,AEA)、钢纤维和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H ighe lastic ity m odu le po lyethy lene fiber,HEM PF)及其复合对双掺硅灰与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H igh perform anceconcrete,HPC)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等级C 80的非引气HPC具有较好的抗冻性,但是其抗冻性对养护环境的相对湿度(re lative hum id ity,RH)具有敏感性。AEA和HEM PF对HPC的抗冻性存在负效应,钢纤维则对HPC的抗冻性存在正效应。在改善HPC抗冻性及其对养护环境湿度的敏感性方面,AEA和钢纤维复合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AEA和HEM PF复合。AEA和钢纤维的综合效应可以保证HPC的抗冻融循环次数不低于750次,在30%RH环境养护时的抗冻融循环次数能够达到标准养护时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77.
在切削淬硬模具钢SKD11中,为开发和选用与生产条件相匹配的具备优化几何角度的高性能铣刀,对专用于高硬度模具钢SKD11铣刀的几何角度进行了优化及试验分析.设计了4类不同几何结构的TiAlN复合涂层铣刀.从切削力、切削振动、切削变形、铣刀耐用度以及铣刀磨损机理等方面对这4类铣刀高速铣削SKD11过程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其铣削性能,确定了在常用的高速加工生产条件下的优化铣刀.所选择的优化槽形铣刀具的寿命比之其他刀具延长3倍,在切削力和切削振动方面,该刀具具有最稳定的表现,而且大小较其他刀具下降70%.  相似文献   
78.
采用金相分析、硬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热处理对马氏体不锈钢9Cr13Mo3Co3Nb2V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9Cr13Mo3Co3Nb2V经淬火、冰冷处理及多次回火后,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并产生较强的二次硬化效果,进而获得稳定的组织和高的硬度;在350℃以上回火时,由于组织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开始出现二次硬化倾向,至480~520℃时,回火硬度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79.
铝合金与不锈钢物理化学性能较大的差异使两者采用常规焊接技术较难实现连接。本文采用惯性摩擦焊接技术进行了LF6铝合金与不锈钢异种金属连接,分析研究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拉伸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F6铝合金与不锈钢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相对不锈钢一侧,LF6铝合金一侧发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飞边主要由LF6铝合金摩擦挤压而成;微观组织显示LF6铝合金一侧分为细晶区、拉长晶区和母材区,细晶区中呈现为细小等轴晶状组织,拉长晶区为摩擦剪应力作用下的板条状拉伸组织。EDX分析表明,在摩擦热和顶锻力的作用下,焊接界面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形成了数微米的扩散反应层;力学断口断裂于铝合金一侧受力薄弱区。  相似文献   
80.
针对Aermet100钢研究了大规格棒材锻造工艺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化锻造过程的晶粒度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断裂韧度.细化晶粒度的途径主要有锻造加工温度控制在再结晶区间和增大总变形比.Aermet 100钢锻造温度区间应控制在950~1100℃之间进行,终锻温度控制在950~1000℃;总变形比之和应大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