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298篇
航天技术   240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1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嵌套聚焦型X射线望远镜在脉冲星自主导航、X射线天文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论文开展了紧凑型、大面积、嵌套聚焦型X射线望远镜的光学优化设计,成功探索出基于轻质平面玻璃的X射线掠入射反射镜热成型、镜面精密切割、嵌套同轴共焦装配等工艺流程,研制了一款轻量化、大面积、嵌套聚焦型X射线望远镜(NFXT)。NFXT镜面轴向长度300 mm,厚度0.3 mm,镜面溅射Ir金属膜,膜层厚度300 nm,镜面粗糙度优于0.3 nm(rms)。NFXT共计11层嵌套,每层圆周向等分3个扇区,内8层镜面为近似抛物面的锥形镜,外3层为抛物面镜,11层镜面同轴共焦装配。NFXT净几何面积175 cm2,有效探测面积130 cm2@1.5 keV,轴上视场聚焦光斑半径0.85 mm(EoE=50%),包络尺寸(直径×高度)为200 mm×326 mm,能谱响应范围0.2~12 keV,后工作距1300 mm,重量4.25 kg。NFXT技术突破,为国内开展脉冲星导航试验验证,以及研制先进的X射线天文卫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42.
最优观测周期的确定对脉冲星导航计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推导了航天器处观测脉冲相位估计方差的理论下界,然后给出了观测脉冲相位估计误差与脉冲星观测周期之间的关系式,并以观测脉冲相位估计的均方误差最小为准则,给出了最优观测周期的近似计算公式,最后利用脉冲星PSR B0531+21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关系式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给最优观测周期计算公式对脉冲星PSR B0531+21的预测误差为44 s,证明了所给公式的正确性,为导航中脉冲星观测周期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3.
提出了一套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的高效无网格点生成算法。首先,采用Catmull-Rom三次样条对边界曲线进行参数化建模,由笛卡尔点生成背景节点系统并通过改进加速射线法判断背景节点位置。然后,对复杂二维固体边界和二维圆柱入水两个算例分别进行布点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大幅度减少射线法的判断次数,极大提升了离散布点的计算效率。最后,针对Re=103时的NACA0012翼型绕流问题,通过所提布点算法对其离散布点后,进一步采用SPH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气动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布点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4.
脉冲星导航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深空探测技术之一,然而极低的能流密度限制了脉冲星信号的信噪比,对高精度导航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只有在脉冲星信号处理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才能使脉冲星导航系统小型化、实用化。本文综合分析了脉冲星导航应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脉冲星导航应用的技术途径,从深空应用的角度提出了脉冲星导航系统的可行方案,提出了一种脉冲星特征频率信号处理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克拉美-罗界,利用Crab脉冲星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脉冲星特征频率信号处理方法可实现Crab脉冲星矢量方向3 km的定位精度,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745.
X射线脉冲星导航作为一种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技术,自概念诞生以来就备受国际关注。由于脉冲星导航仿真验证模型复杂,关键技术难以全部地面验证,为此中国于2016年发射了脉冲星试验01星开展系列科学试验。对脉冲星试验01星科学试验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利用大流量脉冲星实测数据对Wolter-I聚焦型探测器在轨能量响应、时间响应、有效面积和本底噪声进行了测试标定,基于低流量脉冲星实测数据开展了空间环境探测试验,对蟹状星云(Crab)脉冲星进行长期观测并计时分析得到了高精度自转参数,初步试验验证了脉冲星导航技术。结合脉冲星试验01星的科学试验经验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相关试验的开展摸清了中国脉冲星导航技术能力现状,获取了大量自主观测数据,加速了中国脉冲星导航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46.
X射线掩星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基于X射线掩星探测的大气密度反演是一种涉及学科交叉的新方法,其通过处理高能X射线天体辐射源的掩星观测数据实现大气密度的反演,基本原理为X射线在大气中传播时,X射线光子被大气中的原子(包括分子中的原子)吸收和散射,从而导致X射线强度发生衰减,根据衰减后X射线信号的强度反演对应的密度廓线。本文根据X射线掩星探测的应用需求,论证了基于X射线掩星实现大气密度反演的新方法,重点介绍了光变曲线拟合和能谱拟合两种地球中高层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分析了X射线掩星探测反演大气密度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对基于X射线掩星反演大气密度的优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对X射线掩星探测的应用场景进行展望。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新型中高层大气密度测量手段,X射线掩星探测可对中高层大气密度实现有效探测,弥补了目前中高层大气密度实测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747.
高精度极地数字高程模型(DEM)对于我国极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空间局开发的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绘卫星TanDEM-X已经被证明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DEM的有效工具.X波段在冰雪表面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会导致极地DEM存在偏差.目前国内外针对X波段在极地冰雪表面的穿透研究还很少.本文利用TanDE...  相似文献   
748.
749.
区别于小直径管焊缝射线检测通常采用椭圆成像的方法,超小直径管焊缝检测经常会用到垂直
透照法。本文结合超小直径管的具体情况,通过透照厚度比和成像位移分析,对椭圆成像和垂直透照两种透照
技术的选用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垂直双壁单影透照法射线影像重叠的特点,对超小直径管反面余高(焊漏)的
影像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反面余高尺寸测定的两种可行方法。此外通过对垂直透照法有效透照次数
的计算验证,得出了简化透照法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50.
结合国家导航体系发展与工程应用迫切需求,主要讨论了X射线脉冲星计时导航的应用模式,并介绍了国内外空间试验进展。总结了脉冲星计时地基射电与空间X射线观测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阐释了脉冲星时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并归纳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应用特点和现有水平,讨论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技术优势和典型应用场景;总结了国内外X射线脉冲星计时导航的空间试验进展。根据国内外的空间试验结果,脉冲星时稳定度可达10-14量级,脉冲星导航精度可达到km量级,初步具备在轨应用价值。因此,加快推进国内脉冲星计时导航技术的在轨演示验证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