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2篇
航空   231篇
航天技术   140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胡恒章  谢力 《宇航学报》1997,18(2):14-18
对于仿射非线性系统,本文研究了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时,鲁棒干扰解耦问题。给出了干扰可测和不可测两种情况下,保持标称系统干扰解耦性质不变的可允许摄动范围。  相似文献   
92.
大气紊流数字仿真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震炎等提出了一种数字摸拟Dryden大气紊流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方便,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某些步长情况下它的相关函数和Dryden模型的理论值吻合得还不够令人满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通过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到改进后的仿真结果非常符合Dryden谱的大气紊流模型。  相似文献   
93.
日地共转扰动似稳结构及其反相现象在第21及22周再次显现,从而证实了上述发现是一种在长达世记的时间尺度内存在的普遍规律。包括1991-1992年内的百年地磁扰动资料还说明偶数太阳周的共转似稳结构扰动峰有逆太阳自转而线性性漂移的趋向。对即将来临的极小年前可能出现的共转扰动作了试验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94.
王歆  刘林 《宇航学报》2001,22(5):62-65
星际探测器轨道的特征与探测目的密切相关,对目标天体两级地区进行探测显然采用的是极轨道(或接近极轨道)。对于这类卫星(或称轨道器),如果轨道半长径较大,则会因第三体报骚动国导致轨道偏心率增大,使其近星距减小到等于目标天体的赤道半径而落到该天体上,结束其运动寿命,即使目标天体不存在大气(如月球等)亦会如此。  相似文献   
95.
为减小船摇扰动对船载天线伺服系统指向及跟踪精度的影响,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对伺服系统位置环进行改进。首先对天线伺服系统模型进行简要分析,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然后利用LADRC对系统进行改进,并对其参数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为提高系统动态跟踪性能,利用TD微分器提取目标速度信息进行前馈补偿;最后经实验测试验证,LADRC相对于传统PID控制器能够保持天线伺服系统动态性能不下降,同时有效提高系统的抗船摇性能。  相似文献   
96.
张涛  余海涛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12):1-5, 65
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一种高阶非线性系统,由于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的原因,传统内模控制器不能保证其精确的控制要求。在传统内模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指数收敛的误差干扰观测器。在解耦和反电动势补偿情况下,建立内模控制器,然后由内模控制器的输出和反馈电流,构造误差干扰观测器的状态方程,输出误差补偿信号,补偿电机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动和干扰因素,实现PMSM的高精度控制。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中人为增加不确定量和扰动。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不确定信号和负载扰动时,采用改进的内模控制可以实现电流补偿,降低电流纹波,减小电流稳态误差,同时提高转速响应速度,降低扰动误差。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失速机理,全周非定常数值模拟了某跨声速压气机单转子的失稳过程。结果表明:该转子由叶尖Spike扰动诱发旋转失速。在小流量稳定工作状态,压气机转子叶尖区域存在"旋转不稳定"(Rotating Instability,RI)流动现象。压气机节流过程中,转子进出口的流量降低,叶尖区流场非定常波动幅值增大。近失速状态时,RI扰动团的典型流场结构"径向涡"在叶尖区域形成堵塞,导致相邻叶片前缘间歇性地出现溢流现象。随着压气机进一步节流,转子叶尖的负荷达到极值,叶片通道尾缘逆压力梯度过大,出现倒流。尾缘倒流的出现又进一步增加通道内的堵塞,最终形成Spike扰动。失速先兆对应的流场结构是沿叶片前缘额线向相邻叶片压力面周向运动的"径向涡"结构。  相似文献   
98.
在直升机机内照明调光领域,国外军机已广泛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方式。PWM调光方式相比传统线性调光方式具有以下明显优点:效率高,调光范围宽,功耗小,带载能力强,附加损耗小等。但PWM调光系统的不足是电磁辐射,尤其会对机内通话系统产生音频干扰,在机通耳机中会出现明显干扰声,影响机内通话质量。本方案能有效抑制PWM...  相似文献   
99.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gnetic disturbance onsets, aurora dynamics and particles injections at the geostationary orbit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for 25 sawtooth substorms. It is shown that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above signatures of the substorms onset is typical of the powerful sawtooth substorms, unlike the isolated (“classical”) magnetospheric substorm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aurora in case of saw-tooth substorms is permanently high level of auroral activity irrespective of the magnetic disturbance onsets and the double oval structure of the aurora displa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rora behavior and the particle injections at geostationary orbit is also broken. The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 classical concept of the substorm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by Akasofu (1964) for isolated substorms, is not workable in cases of the sawtooth disturbances, when the powerful solar wind energy pumping into the magnetosphere provides a permanent powerful aurora particle precipitation into the auroral zone.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polarity changes caused by the Earth passing through the IMF sector boundary on the dynamic processes taking place in neutral atmosphere within the altitude interval of the upper mesosphere–lower thermosphere (83–101 km). The analysis has reveal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MF sector structure on dynamics of the upper mesosphere–lower thermosphere.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wind reaction to the IMF polarity changes observ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MF polarity changes on neutral atmosphere dynamics within the altitude range of 83–101 km is most pronounced in the zonal component of neural wind when the IMF polarity changes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in all the seasons except for spring and when IMF polarity changes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 in spring on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