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航空   364篇
航天技术   482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4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As a part of the global plasma environment study of Mars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olar wind, we have analyzed a peculiar case of the subsolar energetic neutral atom (ENA) jet observed on June 7, 2004 by the Neutral Particle Detector (NPD) on board the Mars Express satellite. The “subsolar ENA jet” i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Martian exosphere,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e sources of ENA flux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Mars. On June 7, 2004 (orbit 485 of Mars Express), the NPD observed a very intense subsolar ENA jet, which then abruptly decreased within ∼10 sec followed by quasi-periodic (∼1 min) flux varia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plasma sensors detected a solar wind structure, which was most likely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surface. The abrupt decrease of the ENA flux and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lobal response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to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The generation region of the subsolar ENA jet was pushed towards the planet by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and therefore, Mars Express went out of the ENA jet region. Associated global vibrations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may have been the cause of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of the ENA flux at the spacecraft location.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复式簿记思想的成长轨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复式簿记思想经历了短暂且柔弱的胚胎形式,并从人名账户思想、物名账户思想、账户平衡思想等主要方面写下了它的成长轨迹,在18世纪中叶达到了它相对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 2 0世纪航天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成就 ,论述了火星探测器飞行轨道的特点 ,展望了 2 1世纪初期航天火星探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欧空局目前正在研究今后十年的空间探测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研究性的地球探测任务,另一类是可供使用的地球观察任务。这些研究要求的卫星质量不同,小的不足1000kg,大的可达3000kg;功率不同,小的不到500W,大的超过1500W;轨道高度也不同,从500km到800km。除降雨量观测任务由于飞行器结构和系统的限制是在低倾角轨道上执行外,其他大部分任务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执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火星探测用降落伞研制过程以及在研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试验,并同时指出了试验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紫外月球敏感器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郝云彩  王立 《航天控制》2005,23(1):87-91
论述了紫外月球敏感器的由来和功能,从基本原理、消杂光设计、能量 与孔径选择、月像处理和姿态提取算法、超大视场消杂光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进行 了阐述,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中国自主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历程,以此庆贺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  相似文献   
18.
深空探测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乃通  李晖  张钦宇 《宇航学报》2007,28(4):786-793
阐述了深空探测通信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就深空探测通信中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开展论述,分析了深空探测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编队的方法构建我国自主的天基连续测控和通信系统的构想,并以月球为中继、利用地月系统内的拉格朗日点开展深空探测。建议当前开展深空探测通信中星际互联网络体系结构、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和空间协议研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MDO方法的月球探测卫星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月球探测卫星任务及环境的特点,在将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用于卫星总体概念阶段的设计。分析了卫星总体设计中轨道设计、卫星设计和发射选择间的耦合关系与协同效应,建立了MDO的简化模型。用单级整体优化策略(AAO)和多岛遗传算法(MIGA)进行优化。算例结果表明,MDO简化模型可有效解决卫星概念设计阶段中的多学科耦合。  相似文献   
20.
火星探测着陆系统开伞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动压为控制目标的开伞控制方法,并借鉴过载-时间控制法的相关思想,结合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特点,研究了该开伞控制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根据火星探路者的实际进入条件,采用该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际飞行中的开伞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