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234篇
航天技术   162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81.
分析了会计假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会计假帐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82.
飞行中的UFO     
在这里,我不打算对UFO现象进行赘述,只想对同UFO有关的怪异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机理进行阐释。问题是,全世界对UFO的广泛研究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已积累得相当丰富。许多目击者的目击证据,以及研究人员最终对其加以认证的文献性的著作和图书,已具有包括大量事实性证据的学术专著性质。在这些专著性论述中引用了对这些大量事实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3.
2004年12月23日,当北京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征召志愿人士前往什肃寻找不明物体残骸时,王思潮先生已经结束了他在兰州的考察,正在南下的列车上像以往出现UFO现象一样,这位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的名字多次往各种媒体上出现,阐发自己的真知灼见(本刊2005年第1、2期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84.
唐乾 《飞碟探索》2008,(3):22-23
如今,大自然中有许多令科学家们难以揭开的神秘现象,例如世界各地连续出现的天象图,很令人惊讶。  相似文献   
85.
周金龙  董凌华  杨卫东 《航空学报》2020,41(4):223384-223384
直升机后缘襟翼多采用压电驱动器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压电驱动器迟滞会对其振动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压电驱动器迟滞开展了迟滞建模与抑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驱动器在不同驱动频率下的迟滞特性,采用Bouc-Wen模型对驱动器迟滞现象进行了建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辨识模型参数,与实际测量迟滞曲线进行了对比,在10~60 Hz范围内所建立的迟滞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基于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在10~60 Hz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抑制该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考虑驱动器迟滞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并对中等速度稳态前飞条件下后缘襟翼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驱动器迟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振动控制性能,而采用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后缘襟翼旋翼振动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6.
一个混乱时代的开始 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ATIC)是美国空军最专业的情报机构之一。1947年9月23日。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的负责人向美国空军司令部的五星上将们提交了一份报告。以回答他们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质询。在对大量UFO目击报告进行初步研究后,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给出的结论是:UFO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引自报告原文)。  相似文献   
87.
温度循环试验中试件表面出现结露,会对试件造成损害。文章对典型温度循环舱内大热惯性试件的表面结露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舱内水分来源,并测量了舱内压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舱内压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风机进风口的负压造成了舱外湿空气侵入舱内;而试验前舱内蒸发器表面存有的霜层,也是造成低温向高温的切换过程中舱内空气露点温度升高的重要原因。采用氮气流量控制,可有效维持舱内的正压,同时抑制升温阶段舱内空气露点温度的快速升高,规避试件表面结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超声速可调进气道喉道调节过程中的内流结构及节流特性,设计了工作马赫数范围为0~4的超声速可调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2.9的风洞中借助高速纹影观测系统和动态压力测量系统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收缩比(ICR)为1.79时,进气道通流流场存在设计和非设计流态的内流双解现象。其中,在设计流态下进气道内通道中的波系结构正常建立;而在非设计流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段中存在局部分离诱导的复杂波系结构,导致其整体压升高于设计流态,并存在宽频、低频的小幅振荡。此外设计和非设计流态下进气道的下游节流性能相当,其临界堵塞度分别为42.4%和41.7%,临界压比分别为15.8和16.0。在两类流态的下游节流过程中扰动均以结尾斜激波串的形式向上游传播,且临界状态下激波串头波刚好位于喉道附近,但两类流态的结尾激波串在空间分布特征和振荡特性上均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9.
基于Web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Web技术引入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研究和设计,分析了PDM系统中原有构架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利用Web技术所提供独到的网络、数据库和分布式处理技术,结合开发实例提出了在Internet/Intranet解决方案下开发和研究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想,并给出产品数据管理应用的组织和底层数据模式,研究了其对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应用前景的影响.研究表明,Web技术的引入,将有力地推进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0.
转静件碰摩模型及不对中转子局部碰摩的混沌特性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刘献栋  李其汉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361-365,456
本文从经典碰撞理论出发,建立了一种应用广泛的碰摩模型,分析了两种特殊情况,并给出了适合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碰摩模型。建立了考虑静子本身刚度的不对中质量偏心转子碰摩的动力学方程,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分析表明,系统除了具有各种形式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外,还具有丰富的混沌运动与分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