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63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由于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场等因素的摄动,其形状和近地点位置将不断改变。本文提供一种保持轨道形状和近地点位置不变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2.
本文通过对航天器拦截问题的分析,确定出系统输出在一定的方差约束下,系统反馈控制的设计目标。通过对[1]中提出的状态协方差控制理论的改造,给出了实现这一设计目标的方法,并提供了说明性的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近圆轨道航天器长期伴随飞行在轨道修正时刻相对状态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针对长期伴飞航天器在固定时刻进行轨道修正的特点,提出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轨道修正时刻的相对位置状态进行估计,并基于模型误差特点提出对该算法进行改进的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算法。算法具有计算相对简单、算法灵活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固定时刻的状态估计,这种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算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效果相当,能够满足在轨长期伴随飞行在轨道修正时刻的相对状态估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4.
《航天员》2009,(1):4-4
我国首颗伴飞卫星——神舟七号伴飞卫星在太空正常飞行中度过了牛年春节。自2008年9月26日神七伴飞卫星从轨道舱上释放后,已成功运行100余天。神七伴飞卫星先后进行了20次轨道控制,顺利完成了各种科学试验任务,目前进入了“超期服役”阶段。这证明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卫星伴飞技术。  相似文献   
145.
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一种两颗卫星相对运动的表达式.首先,它描述的是一颗真实的卫星相对一颗在理想轨道上运动的虚拟卫星的运动,而这正是研究编队飞行所必须的;其次,这个表达式将真实卫星相对虚拟卫星的三维位置表示成虚拟卫星的Brouwer平根数及两卫星轨道根数之差的函数.据此便可以充分应用已有的关于轨道摄动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基本模型,首先讨论了一颗真实卫星相对虚拟卫星形成椭圆型地面轨迹的飞行方式.基于轨道长期摄动的已有结果可以很容易地揭示这种飞行方式的长期变化,从而可以毫无困难地制定出轨道调整的策略.最后还研究了三颗卫星以同一条椭圆轨迹飞行的轨道设计和控制问题,该椭圆以虚拟卫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6.
李革非  宋军  谢剑锋 《宇航学报》2013,34(12):1584-1591
通过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轨道维持解决了组合体和飞船轨道多特征参数的控制问题。建立了升交点经度、轨道高度和偏心率的控制方程以及基于时间关联特性的升交点赤经和制动点高度耦合控制方程和偏心率保持的双冲量耦合控制方程。结合组合体与飞船的飞行特点,制定了组合体轨道维持实现升交点赤经和轨道偏心率以及飞船轨道维持实现制动点高度的联合控制策略。耦合控制方程使得组合体和飞船轨道维持的控制量分配合理,融合了各次控制之间存在的耦合影响,设计了联合轨道维持策略迭代计算流程。基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飞行过程,通过多组仿真算例校验了组合体与飞船轨道多特征参数的联合优化控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针对旋转非合作目标的终端逼近过程进行研究, 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偏心率的精 确航天器相对运动和姿态动力学模型, 并对传统的直线型同步自旋逼近策略进行 改进, 设计了用于保障终端逼近安全性的指数衰减型参考轨迹; 推导了基于比例 微分加解耦控制方法的相对轨道和姿态控制律, 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国外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外典型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最新研制进展,分析了这些卫星平台及其有关卫星的技术特点和发射情况/计划,以及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市场机遇,提出了对我国全电推卫星平台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9.
罗刚桥 《航天器工程》1997,6(3):39-44,38
多星共位,是指在一个地球同步轨道定点位置上放置多颗卫星。本文主要对参考文献(1)提出的双星等偏心率、等倾角,并且共位两星升交点赤经差为180°,近地点幅角相等的一种共位方式进行讨论。在满足共位限制条件下,确定共位双星初始轨道参数,最后给出一个简单、可行的双星共位轨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0.
交会对接任务轨道控制规划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空间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规划技术,研究了轨道交会优化、应急轨道控制、安全轨道防护和发射窗口规划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设计了全寿命周期交会对接任务轨道控制规划方案,从目标飞行器发射到飞船返回,对轨道控制进行了全程协同、全局优化.设计了相位、高度、圆化度多目标融合控制算法;建立了规划变量对远距离导引终点六自由度的独立控制方程;设计了标称整体规划与动态逐级规划相结合的多模式规划策略;基于导引终点整体调整和局部调整的方式,实现了正常和应急条件下天地导引交接点的动态规划;提出了基于飞行控制过程建模的导引终点精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地面导引向自主导引切换的关键判据;建立了多约束交会对接发射窗口模型,构建了多任务多年度发射窗口集合.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规划技术成功应用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