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193篇
航天技术   670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8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太空探索》2008,(2):44-44
1998年7月3日,日本用M5运载火箭发射了其第1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原名行星-B,发射后更名),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3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2.
众眼看宇宙     
李鉴 《航天》2009,(3):58-59
惊奇土卫二 原本籍籍无名的土卫二(Enceladus),由于美国航宇局“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最新发现,一跃而成为除地球之外的太阳系另一大主角。2008年3月,“卡西尼”发回的数据暗示,这颗卫星南极的冰盖之下,可能拥有一大片液态水构成的海洋。地下水透过冰裂缝喷涌而出,形成了壮观的“喷泉”——同时喷出的,还有生命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3.
本文简要叙述了CDMA的原理和优点,对窄带CDMA和W-CDMA技术进行了比较,介绍了靶场W-CDMA移动通信系统配置,并指出了系统在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4.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近日在土星上拍摄到了一个“大眼睛”。它其实是在土星南极上盘旋的飓风状漩涡。像这样拥有着被高耸的云层围绕的完美风眼的风暴,以前从未在其它行星上观测到。通过风眼周围云层影子的宽度以及太阳的高度,可以判定云层的高度。投出影子来的云层比风眼中心的云层高30~75千米,这比陆地上的雷雨云高2~5倍,比陆地上风眼周围的云层也要高2~5倍。之所以存在如此巨大的高度差是因为土星氢氦大气层要比地球大气层的密度低很多,因此在垂直尺度上有更大的延伸空间。这个盘旋在南极上空的巨大风暴的中心即是南极点,也就是说,南极…  相似文献   
11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82-82
2007年5月16日,由中、美、日三国宇航团体共同发起的第11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空间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称,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将发射软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软着陆器在着陆区进行就位探测,月面巡视探测器进行巡视探测。  相似文献   
116.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4,(9):F002-F002
价值连城的美国大型空间探测器“卡西尼”(Cassini)在经过长达约7年、航行几十亿千米的星际历程之后,终于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开始它4年的环绕飞行。大约6个月后.该探测器将释放所携带的子探测器“惠更斯”(Huygens).它穿过浓密的大气到达土星的一个叫“泰坦”(Titan.又叫土卫6)的卫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星光环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状态.分析土星卫星的表面成分和地质史等。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将借助“卡西尼”携带的两架相机对土里的特征,卫里和光环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7.
岳苗 《中国航天》2014,(1):53-54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明丽的烈焰划破夜的寂静,巨大的轰鸣声直撞心底。长征三号乙遥23运载火箭在华夏儿女炽热的目光中,成功托举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极为精准地到达地月转移轨道。这一刻,中国火箭的金色神奇再次通贯寰宇。  相似文献   
118.
月面采样返回探测器推进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五号探测器承担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其飞行过程复杂,经历地月飞行、近月制动、环月变轨、月面软着陆、月面上升、月轨交会对接、月地入射等一系列过程,且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对推进系统技术要求高。探测器采用了氦气增压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技术,在以往技术基础上,通过系统轻质化设计、研发新型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气瓶、优化贮箱结构设计及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更轻巧的姿控发动机设计等技术大幅度减轻了分系统干重,通过提升主发动机燃烧效率、提升贮箱排放效率及控制膜片压差、采用贮箱间连通管、精确控制管路流阻等技术提升了分系统性能,通过强化系统可靠性设计、面向高温环境的系统状态管理、研发耐高温发动机、在轨超压自主故障检测与控制、零夹气新型加注技术等手段增强了分系统可靠性。阐述了推进系统的研制过程、设计方案、技术特点、关键技术攻关情况,以及在轨飞行结果,并总结了推进技术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9.
120.
太空新航线     
“航天发展战略论坛”谋划20年后航天发展;英国海军“潮良”点防御导弹系统中期改装;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哈萨克斯坦首颗卫星失效;罗塞塔探测器被唤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