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43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推导出扇面波导中激励探针的等效输入电阻表达式,探针是伸入波导中的同轴线的内导体,在X波段,计算了输入电阻值随着探针伸入波导中不同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
叙述了铸造铝合金波导的研制、发展及在机载雷达中的应用,介绍了铸造铝合金波导的型芯技术和铸造成形技术,并对铸造铝合金波导的电气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导出了辐射波导加工中的公差与电压驻波比ρ_0的关系式。定义了公差半径R、控制点M_0及控制量f_0等。并分别就裂缝口面上贴有薄膜与不贴薄膜的辐射波导进行了计算。最后还提出了在微波天线加工及测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多功能八毫米波段雷达波吸收体的基本电磁参数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多功能八毫米波段雷达波吸收体的基本电磁参数(er、μr)测量系统,该系统借助平衡电桥-干涉原理,由波导系统组成。本文作了简要的理论阐述,给出了计算公式,并列举了典型材料试样的测试结果。指出了测量范围和测试误差。  相似文献   
25.
铝合金微波波导件石膏型熔模精铸技术,采用聚乙二醇加填料配成尺寸精度高,性能稳定,表面质量好的可溶型芯料;用一种液态石蜡在最佳温度和高压力下压制成高质量的蜡模;应用国产β型石膏粉和耐火材料加添加剂后能够显著地延长石膏混合料的可流动时间,降低线收缩率,明显地提高试样的湿态抗拉强度。石膏混合料需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搅拌和灌注成铸型。采用真空浇注、压力结晶,改善铸件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阐述了自在由飞弹道靶试验中,利用微波相干原理,取得模型运动的起步信号,经过与模型运动速度相对应的延时后,去触发控制电路,引爆阀体内的电雷管,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的同步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8.
进气道格栅能够避免电磁波进入腔体形成强散射,同时可改善飞行器表面进气道唇口造成的不连续性,有效降低飞行器的电磁散射特性。基于快速多极子算法,以斜切矩形口直腔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波导模式传输理论阐述了格栅的电磁屏蔽原理,分析了格栅尺寸与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关系,以及极化角与格栅布局方向的关系。基于干涉相消原理,提出了横向和纵向尺寸非均匀格栅设计,与均匀格栅的RCS进行了对比。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横向非均匀格栅的RCS缩减在前向±15°范围内超过8 dB,纵向非均匀格栅在±35°范围内具有明显的RCS缩减效果,部分角度RCS缩减超过20 dB。此外还提出了双层格栅设计来减小格栅间距和深度,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双层格栅中单层格栅横向间距小于半波长条件时,双层格栅能获得与单层格栅几乎相同的电磁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29.
裂缝行波线阵天线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矩形波导宽边纵向裂缝行波阵列分析设计公式, 计入了裂缝单元关于波导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互耦效应; 给出了裂缝单元在波导宽边中心线一侧排列和裂缝单元在矩形薄波导的宽边中心线交错排列的线阵的设计与实验结果; 详细讨论了阵列终端接匹配负载和短路状态下天线方向图和输入端匹配状态。理论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30.
提出一种抑制交叉极化的新方法,通过调整天线与地板的间距,使得交叉极化反射波与直射波相消,从而达到抑制交叉极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交叉极化抑制效果良好且对主极化方向图影响小的优点。理论分析、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取得了一致。最终将交叉极化电平降低了6dB,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