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193篇
航天技术   146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3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环境减灾-1A、1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发射升空,至2013年7月20日,2颗卫星的4台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HSI)和1台红外相机(IRS)已在轨稳定工作近5年,共获取超过61万景2级地面遥感图像数据。文章对在轨运行的光学载荷遥测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DC/DC电压遥测变化量不超过5%,关键光机部位温度遥测变化量小于2.25℃,转动部件电压和电流遥测变化量小于1%,遥测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显示光学载荷在轨稳定正常工作。最后,综合分析了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应用情况,分析表明: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具有较强的地物影像分类、提取和分辨能力,与国外同类卫星比较,水体识别符合度达到90%以上,旱情分级符合度大于66%,光谱分辨率达到5nm,积雪范围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在各类应用领域发挥了较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4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F0002-F0002
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资源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民用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其核心有效载荷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三线阵相机和多光谱相机。1月11日10时30分,卫星进行了相机成像测试并成功下传了首批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资源三号卫星河北省廊坊地区2A级全色遥感影像和多光谱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E进行了研究区域的提取,并对提取的感兴趣区进行了几何校正,即图像配准处理,然后进行了融合处理,分别采用了空间增强的分辨率融合算法、改进IHS分辨率融合算法以及小波分辨率融合算法,通过和融合前的影像进行对比,融合后的影像既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丰富的波谱信息,同时具有了全色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特征,最后对比三种融合算法,得出改进的IHS分辨率融合算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4.
光谱分析法在气体成分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实现小型紧凑高分辨率的光谱测量装置是热门的研究课题。文章创造性的提出了基于光纤法布里-帕罗(F—P)的可调谐滤波器提高吸收光谱分辨率,为构建紧凑高分辨率的光谱仪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基于光纤F-P的可调谐滤波器成功实现了微型光栅光谱仪(分辨率约1nm)对甲烷吸收光谱的测量,对比无光纤F—P可调谐滤波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该方法测得的吸收光谱强度至少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此研究成果可用于紧凑高分辨率的星载气体检测仪的研制。  相似文献   
45.
超窄带滤光片在闪电探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其带通区域中心波长的准确性、光谱带宽和带外抑制等光谱特性对闪电探测仪的成像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测试准确获得超窄带滤光片的光谱特性是闪电探测仪研制过程质量(quality)控制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使用分光光度计测试超窄带滤光片光谱特性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光路的超窄带滤光片光谱特性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中所采用的测试装置进行了介绍,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测试装置以不同带宽进行测试对测试精度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逆滤波原理的测试数据修正方法,解决了常规测试方法应用于超窄带滤光片光谱特性测试时存在的信噪比低、角漂误差大、波长定位精度低和带宽修正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6.
2013年5月7,欧空局ESA的Proba-V微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质量为160kg,大小为765 mm×730 mm×840mm,卫星轨道高度820km,轨道倾角98.1°。该卫星为Proba系列的第4颗卫星,主要用于全球植被的观测。该卫星上的主要载荷为植被传感器,它是法国SPOT-4和SPOT-5卫星植被传感器的小型版,其光谱范围与SPOT系列的植被传感器大体一致,但是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具体参数见表1。图2、图3分别  相似文献   
47.
介绍太赫兹光谱和功率参数的计量方法,报导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太赫兹计量领域的工作进展。对于太赫兹光谱仪的校准,利用回波校准技术提高了太赫兹光谱仪的校准不确定度;对于太赫兹功率计量,自主研制了高吸收率太赫兹吸收涂层和太赫兹辐射热计,实现了太赫兹辐射功率溯源至国家激光功率基准。该研究为促进太赫兹技术发展提供量值溯源需求和准确测量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8.
文章制定了航天器结构板表面污染物成分鉴定与来源解析的技术方案,并根据该方案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R-FTIR)检测技术对航天器热真空试验后结构板表面的白色污染物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酰胺类物质。将疑似污染物来源物质的ATR-FTIR光谱图与污染物光谱图进行对比分析,推断出航天器结构板表面污染物来源于热真空试验过程中含胶热缩管内层的热熔胶,并通过验证试验证明了污染物来源推断的正确性。研究可为航天器污染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9.
陈丹 《航天》2010,(3):62-64,F0003
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分解出七色光,这是一条人造彩虹,也是人类获得的第一条太阳光谱。1802年德国光学家沃拉斯顿(William Hyde Wollaston,1766-1828)改良了牛顿的方法,使太阳光先经过狭缝。  相似文献   
50.
文章分析了CCD相机的光学配准原理,结合资源后继星CCD相机的特点,提出了该相机的光学配准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