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8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航空   939篇
航天技术   1712篇
综合类   109篇
航天   218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迄今为止,关于月球的形成原因,有许多假说,但最主要的假说只有4种:第一种是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物质形成的“母子说”;第二种是“捕获说”,这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太阳系内某处形成的某种天体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的引力所捕获形成的;第三种是“兄弟说”,这种说法认为,地球和月球几乎于同时在太阳系中形成;第四种说法是大碰撞说。这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地球遭到火星大小的天体碰撞后,四散的碎片最终形成了的。  相似文献   
42.
43.
Agra.  AK Holz.  EL 《空载雷达》2000,(1):43-57
在有源相控阵天线中,发射和接收分布在使用发射与接收(T/R)模块的天线孔径处。T/R模块的使用使天线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使阵列结构的选择更加灵活。本文综述了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各种波束形成装置结构。由于全面地讨论所有类型的相控阵天线对任何一篇论文来说都过于宽泛,因此本文仅限于讨论用于雷达的共同馈电有源相控阵天线,讨论了宽带、窄带阵列的波束形成装置结构,包括将振幅锥削用于T/R模块还是波束形成网络  相似文献   
44.
音频、视频及静态图像通信 (简称 A/ V/ SI)是空间任务 (包括无人的及载人的航天任务 )中的重要业务。对 CCSDS关于 A/ V/ SI通信业务建议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 CCSDS建议的音频、视频及静态图像的质量标准、编码方法和编码参数等与 ITU - T的有关建议是相互兼容的 ,对CCSDS的 A/ V/ SI通信建议在空间任务中的应用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5.
46.
令人宽慰的成功,加上美国航空航天局给出的“超过100%”的评价,此次飞行任务终于带来能完成每月飞行的希望。除了部署由有效载荷助推组件推动的三颗通讯卫星和一颗可回收、能更换火箭的科研子卫星,还完成一项战略防御计划(SDI)的激光束试验。1985年6月1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进行了第五次飞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距离徒动高分辨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SAR)精确成像的改进Chirp Scaling(CS)成像处理算法 ,以及实现单视图象斑点噪声抑制的基于目标检测的增强无偏最大后验概率 (TDRGMAP)方法。采用这种高精度成像处理方法和单视图像斑点噪声抑制方法 ,可以实现星载 SAR高空间分辨率和高辐射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相似文献   
48.
简要介绍了NASA技术标准化体系中深空探测标准化情况 ,同时对NASA深空探测技术标准中有关数据与通讯标准框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参照NASA技术标准体系对我国深空探测标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49.
在未来月球探测中,需要对一些地形复杂的区域进行探测,而在这些区域软着陆,潜在的危险性增加,这就要求着陆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并能够自动避险。当前,由于着陆时定点的误差较大,在小范围安全地域准确着陆很难。研究了一种精确定位、安全的软着陆方式,它在软着陆过程中增加了悬停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通过着陆区危险地域的识别、着陆地点位置误差的计算,加上对着陆器横向漂移的控制技术,使着陆地点的精度以及着陆生存率大为提高,能够满足未来月球探测的软着陆要求。  相似文献   
50.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