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2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解除直升机旋翼桨叶挥舞面载荷和振面载荷在测量中的耦合效应,提出了两种解耦方法:分析解耦法和物理解耦法。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确定两者的优缺点,为型号应用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2.
从直升机耦合动力学设计的角度,结合型号设计使用情况,讨论分析了如何确定对减器性能的设计要求和安装布局,提出了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和利用减器性能的设计点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3.
无减摆器旋翼桨叶气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减器旋翼具有桨毂结构简单、桨毂气动阻力小、桨毂维护简便等优点,但取消了桨毂减器后必须确保桨叶在振方向有足够的阻尼以保证桨叶的振稳定性。基于气弹耦合的方法是实现无减器旋翼桨叶振稳定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建立了无减器无铰式旋翼桨叶带有预锥角、下垂角、后掠角和预扭角等结构参数的非线性气弹动力学模型,利用伽辽金方法把桨叶偏微分运动方程简化为非线性常微分平衡方程和关于平衡位置的小扰动运动方程,分析了桨叶的气弹稳定性并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合理的桨叶结构参数和气弹耦合可确保无减器旋翼桨叶在振方向的气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变转速模型旋翼挥舞摆振低阶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盛  吴世杰  韩东 《航空学报》2016,37(3):873-882
为研究变转速旋翼挥舞和振方向低阶载荷,以无铰式复合材料模型旋翼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旋翼桨叶根部挥舞和振零阶及前3阶载荷随旋翼转速、前飞速度和旋翼拉力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配平条件(前飞速度、旋翼拉力、俯仰力矩及滚转力矩)下,降低旋翼转速有利于减小模型旋翼振零阶载荷,明显降低旋翼需用功率,进而提升直升机性能。当旋翼转速较低时,随着旋翼转速的降低,挥舞前3阶载荷幅值均较大。旋翼转速较低时,振弯矩前3阶也较大。当旋翼工作于振1阶共振转速附近时,旋翼挥舞前2阶和振前2阶载荷突增较为明显,挥舞3阶和振3阶变化相对较小,其中以振1阶载荷变化最为明显,需特别注意旋翼工作于共振转速附近时的载荷问题。  相似文献   
105.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人自主作业的月球采样器的杆式展开机构,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及试验对该机构在月球低重力场下展开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展开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6.
107.
给出了双线法测大尺寸缩比自由飞试验模型惯性矩的方法和流程,并根据飞机类模型的惯性矩特点,提出了大尺寸缩比自由飞试验模型惯性矩调整所需的配重计算方法.双线法测量原理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测量设备,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应用实例证明,模型飞机调整后的惯性矩与目标状态符合较好,测量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了一般双线的工作原理。根据能量法阐述了该微幅与大幅动周期的近似解法′。同时还说明了该的某些特性和优点。用这种方法能可靠地测量小型导弹、炮弹及其他不规则棒体的转动惯量,并且可不用专用夹具。当φ_0<40°角时,测量精度优于1%。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单级倒立这一非线性系统的T-S模糊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模型相除补偿技术和LMI技术相结合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LMI的PDC方法相比,具有调节时间短,保守性更小的特点,规则越多,优势越明显,非常适用于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0.
滚珠旋摆作动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压执行机构--滚珠螺旋液压旋作动器,建立了一套伺服动态优化设计理论及分析方法。在结构上,采用了多头大升角的滚珠螺旋副、滚珠花键副、滚珠卸荷副、活塞式液压缸等结构,以保证作动器受力特性好、传动平稳、效率高、且输出扭矩大,适应于低、中、高压任何压力的液压系统;在理论上,导出了滚珠螺旋液压旋作动器优化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分析了优化参数与系统效率、频宽之间的关系。按照该理论设计的滚珠螺旋液压旋作动器,系统耗能最小、效率最高、频带最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