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2篇
航空   100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0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1.
针对靶场试验跨区域雷达联合参试的特点,结合靶场试验信息实时处理显示需求,分析和比较了高层体系 结构(HLA)和试验训练使能体系结构(TENA)的原理和技术优势,设计了适用于靶场试验的雷达组网信息系统总 体框架,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为提高靶场综合试验能力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突发事件现场视音频的指挥调度,介绍了无线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具体介绍了本系统的技术原理,系统可实现的业务种类,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技术对比及本系统的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无线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太空探索》2011,(12):53
TRS公司为北约升级导弹防御系统北约空中指挥和控制系统管理局联合北约C3局和泰勒斯雷锡恩系统公司(TRS)签署一份合同,升级北约临时战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根据合同,TRS公司将升级空中指挥和控制系统的最新配置,提高作战软硬件过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航空器特殊情况下的管制指挥正确与否是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3月16日,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AT-VCS0422内话系统获得了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3C认证)证书。标志着该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了国家强制认证标准,可为空管指挥调度  相似文献   
16.
以领域专用软件体系结构(Domain Special System Architecture,DSSA)为基础,建立了"指挥信息系统组装与集成体系框架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和关键技术。同时,采用对象转换代理层方法和沟通对象模型的桥接技术,分别解决多体制技术的包容性和不同构件间的数据交换及互操作问题。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集成大型指挥系统是可行的,并对其他类似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作战样式已经发展到由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系统、联合火力打击系统等各种系统构成的作战体系的对抗。而这种体系对抗的胜负不是取决于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参战的武器装备,而是取决于所有参战武器装备所构成的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不同的武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充分共享各种资源。通过数据链,  相似文献   
18.
放飞间隔的把握关系到塔台管制指挥的安全,控制好放飞间隔是塔台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领导一直强调的事情。下面笔者就放飞间隔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回顾第二次海湾战争,战局的发展非常戏剧化,联军的地面攻势在最初一个星期遭受顽抗,不过,当联军前锋快速穿插到巴格达附近,整个战局便急转直下,伊军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使得整场战争的3个星期内便大致结束。  相似文献   
20.
航天着陆试验场指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挥控制系统是航天着陆试验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成试验指挥、控制、管理、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故障判别、仿真、授时、通信等功能。文章所介绍的某航天着陆试验场指挥控制系统,由时统子系统、通信子系统、语音调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大屏幕投影显示子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子系统、指令发控台、指显工作站、软件等组成。系统结构采用双机双网并行工作模式设计。作为数据传输核心的通信子系统,采用双网热备路径冗余设计;作为数据处理与指令发布核心的处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控制计算机,设计上都采用了双机并行技术。实践证明,上述技术的运用从系统结构上避免了由于单点故障而引起的系统宕机,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