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6篇 |
免费 | 390篇 |
国内免费 | 45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072篇 |
航天技术 | 634篇 |
综合类 | 300篇 |
航天 | 1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46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319篇 |
2011年 | 332篇 |
2010年 | 192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捕获悬停飞行器是中国空间站机械臂的关键任务之一,由空间站机械臂实现悬停飞行器的捕获、拖动和锁紧,形成刚性连接并辅助对接。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空间悬停飞行器捕获试验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大型空间机械臂捕获悬停飞行器的地面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空间机械臂、气浮零重力模拟系统、机械臂位姿测量系统、悬停飞行器模拟移动装置、模拟移动装置测量系统组成。仿真分析和地面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可实现对低速到高速的动态模拟目标的跟踪捕获,满足空间机械臂捕获悬停飞行器试验任务需求,完成了机械臂捕获悬停飞行器技术在近似真实使用环境中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升空后585秒,天宫一号进人预定轨道,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中国人梦中的“太空摇篮”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14.
首先,针对存在外部干扰和输入饱和的通用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纵向动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抗饱和滑模控制器。该滑模控制器采用非线性趋近律,在保证系统快速、稳定跟踪指令的同时,能够消除传统滑模控制中的抖振现象,并针对执行器饱和问题,加入抗饱和补偿器,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对于系统中存在的干扰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滑模干扰观测器,用以准确估计系统中存在的等效干扰,并将该观测器对干扰的估计值应用于滑模控制器中进行补偿,以消除干扰。再次,利用Lyapunov理论对所提出的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抗饱和滑模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巡航状态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滑翔飞行高度在30 km以上,大气极其稀薄,传统采用气压高度计的地形匹配辅助导航方式将无法正常工作。为实现高精度地形匹配,在分析匹配算法对地形常值误差不敏感的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基于惯性系统解算绝对高度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将短时滑翔段弹道简化为等高飞行方案。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误差模型基础上,结合高度通道方块图,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了惯性系统高度通道短时稳定性解析模型,并以CAV-H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仿真环境。仿真结果表明,解析模型精度较高,基于SINS解算绝对高度能够满足地形匹配辅助导航系统精度要求,优于气压高度计正常工作时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超声速变形飞行器再入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伸缩式机翼的高超声速变形飞行器外形方案,建立了含有展长变形量的气动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将该变形飞行器的展长变形量扩展为控制变量,分析了倾侧角、展长变形量和终端航程、高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倾侧角和展长变形量在线预测剩余航程和终端高度,通过数值方法校正2个控制量以满足航程约束和高度约束,通过航向角走廊确定倾侧角符号。仿真结果表明:该变形飞行器再入制导方法制导精度高,相比于传统固定外形飞行器终端约束能力更强、轨迹更加平滑,且在扰动条件下具有一定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翼身融合布局是未来民机最有可能实现的非常规布局形式,其气动布局方案的验证通常采用缩比模型飞行试验的方式进行。以某翼身融合布局低速验证机为研究对象,以数值计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其在飞行试验中存在的纵向和横向不稳定现象,提出了改善的方案——增加前缘缝翼。对此验证机进行前缘缝翼的气动布局设计、典型翼型的二维前缘缝翼设计和机翼三维前缘缝翼的气动设计,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设计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前缘缝翼可以明显地增大验证机的失速迎角,改善其纵向力矩特性和横向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