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5篇
航天技术   180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71.
徐菁 《太空探索》2013,(5):18-20
绝大多数小行星和彗星会从我们的居住地——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但是宇宙中总有一些麻烦的制造者,极少数的小行星或彗星有可能会与地球相撞,地球表面的巨大陨石坑就是证据。将人类文明毁灭的撞击并不是不可能的,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可能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体积越小的小行星制造灾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科学家们日益重视这些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威胁,一些学者甚至呼吁应该把保护人类的居住地不受外来天体袭击作为国防政策之一。专家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  相似文献   
272.
《航天器工程》2013,(6):52-52
<正>据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网站2013年9月27日报道,NASA在其2014年预算中希望捕获一颗小行星并使其更接近地球,以用于载人航天探索和今后的研究。NASA将在位于休斯顿的月球与行星研究所举办一个为期3天的专题研讨会,就有关捕获和重新定位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的威胁以及其他话题的96个想法进  相似文献   
273.
深空自主光学导航小行星筛选与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空探测器的自主光学导航是深空探测器自主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导航路标——小行星的选择与拍照序列的规划是深空探测自主导航的重要内容。基于探测Ivar小行星的设计方案,在导航小行星筛选方面,提出了基于小行星可见星等、距离、相对速度以及视线夹角的筛选准则,并利用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导航小行星的筛选;拍照序列规划方面,提出差额筛选的策略优化导航性价比,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规划。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小行星的选择与拍照序列的规划。  相似文献   
274.
《中国航天》2006,(5):49-49
美国航宇局3月2日宣布取消了“发现”计划下的“曙光”小行星探测器项目.但在主抓该项目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提出申诉后又进行了重新评审,并于当月27日决定将其恢复。“曙光”探测器由轨道科学公司研制,原定今年6月发射,尔后采用离子发动机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别飞抵灶神星和谷神星小行星。由于存在技术问题和费用上涨。该项目去年底被搁置起来。负责项目评定的一个独立小组今年1月汇报说,该项目在发射前有29个重要问题要处理,费用从限定的3.73亿美元涨到了4.46亿美元.发射时间需推迟到明年7月。  相似文献   
275.
子力 《中国航天》2007,(12):38-4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小行星/矮行星探测器9月2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成功,将执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探测任务,对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两个天体灶神星小行星和谷神星矮行星进行探测。除因一艘船意外闯入大西洋上的火箭落区而使发射推迟了14分钟外,当天的发射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76.
小行星带并不是我们太阳系的专利.现在,天文学家可能又在另一颗类日恒星身旁发现了一条小行星带。一旦被证实.它将成为除太阳外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个类日恒星所拥有的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277.
中国航天     
《航天》2012,(7):4-5
孙家栋等获小行星命名 6月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278.
地球遭受的各种天灾中要数小行星撞击造成的危害最甚。历史上,地球已经历过若干次小行星撞击带来的浩劫。许多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撞击使地球上大批物种灭绝。   对小行星撞击的研究于 1980年取得突破。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卢斯·阿尔瓦雷斯与儿子--地质学家瓦尔特对形成于白垩纪和第三纪间,也就是今天众所周知的 K- T界面的岩石层中所夹的薄泥层做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该泥层中含有高品位的铱,即一种在陨星上很常见而地球上极稀有的化学元素。阿尔瓦雷斯推测,在白垩纪末期,一颗很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使全球尘埃弥漫,…  相似文献   
279.
两年前,天文学家探测到一颗小行星可能会于2036年撞击地球,并给这个不速之客取名为阿波菲斯(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这块巨大的空中岩石是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留下的产物。那么天文学家为什么给它取这样一个恐怖的名字呢?因为它有可能撞击到地球,尽管几率很低,只有四万八千分之一;但是一旦撞击,便可产生1000兆吨的破坏力。如果撞击到陆地,这足以使数百平方千米内的物体全部摧毁;如果撞击到海洋,定会引起全球的海啸。  相似文献   
280.
《中国航天》2012,(5):62-63
美国新成立的行星资源有限公司4月24日正式推出其小行星采矿项目,宣布将对近地小行星进行开采,以获取贵金属和水等资源。该项目得到一些明星级人物的支持,包括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微软前高级研发人员查尔斯.西蒙尼和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该公司一方面打算靠出售这些资源来赚钱,同时也希望借此推动人类空间探测与利用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