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航空   442篇
航天技术   1064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2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5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4,(2):52-56
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XL型火箭2013年11月5日在斯里啥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该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火星船”。作为印首项真正意义上的行星际探测任务,这项任务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52.
针对月球和深空等远距离探测任务,对测控数传链路进行了计算。对射频相干AGC控制模式,基于统一X波段(UXB)测控数传分系统的信号及其调制度的分析,给出了测控数传链路计算的数学公式。实际计算结果表明:调制度优化设计在满足测控设计余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对航天器G/T值和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3.
月面地形障碍是影响载人着陆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能引起着陆器倾斜、结构损坏甚至倾覆。载人月面着陆除在总体任务规划时要选取平坦安全的着陆区外,还要进行实时在线的地形探测和障碍规避。文章对“阿波罗”计划和“星座”计划中的月面着陆飞行方案和飞行器进行调研,分析了载人月面着陆避障的任务要求和技术特点;结合着陆飞行任务,提出考虑避障的飞行方案,分为高速运动中的粗避障和接近悬停后的精避障两个阶段;考虑月面着陆飞行状态以及光照、月尘等外部环境,设计载人月面着陆时由激光高度计、多普勒激光雷达以及闪光激光雷达组成避障敏感器系统;提出载人避障机动方案,采用接近段中制导目标调整、机动段六自由度控制以及缓速下降段滚动姿态机动等方法,并引入了航天员目测以检查月面地形障碍、选择月面着陆点以及手控进行终端避障机动控制。  相似文献   
954.
载人航天器的进入/再入走廊刻画了进入地外天体或再入返回地球时允许的进入/再入角范围。载人深空探测进入/再入过程中,载人航天器必须满足进入/再入走廊约束,以避免经历过大的过载、热流和总加热量等力/热环境,威胁进入/再入飞行安全。文章研究载人深空探测进入/再入走廊的设计方法,通过融合载人航天器进入/再入预测校正制导,验证进入/再入走廊的可行性,并采用基于安全系数的偏差因素影响分析方法,获取进入/再入走廊的设计裕度。最后,以载人月地再入返回为例,具体阐明了再入走廊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将为载人深空探测进入/再入走廊设计以及进入/再入返回总体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55.
空间次生环境研究及探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空间次生环境及其效应定义,分别结合不同次生环境阐述了国内外在磁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对航天器的影响、航天器非金属材料出气的影响、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影响、航天器发动机羽流效应和航天器舱内电子环境及效应等的研究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典型的发动机羽流效应、放电监测系统和航天器自身磁场分布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956.
红蓝光敏探测器空间环境效应探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蓝光敏太阳电池空间环境效应探测器利用镓铟磷和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来探测空间污染、原子氧和辐射环境及效应,搭载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上。文章通过分析红蓝光敏探测器在轨1年时间的探测数据,得到如下结论:红蓝光敏探测器污染电池板功率下降2.7%,等效污染累积增加量2.23×10^-5 g/cm^2,日均6×10^-8 g/cm^2;原子氧探测器在轨道高度499.226 km运行11个月,原子氧积分通量探测数据为9.7×10^20 AO/cm^2;辐射效应探测器(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在轨1年后累计接受辐射剂量(等效1 MeV电子注量)5.49×10^11 e/cm^2。  相似文献   
957.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1):114-114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95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6):I0008-I0008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959.
李琳 《航天员》2014,(3):32-33
很早之前,NAsA便开始利用无人飞船和火星车进行火星探索,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火星的理解,同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础,而2020年火星探测器项目也将加入NASA的全面火星探测计划。该计划包括当前在火星轨道运行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卫星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以及近期被发射到火星上层轨道考察的MAVEN火星探测器等。而此次火星峰会的召开,也表明了人类正慢慢的着手将登陆火星的愿望转化为不再虚无缥缈的计划。  相似文献   
960.
嫦娥二号于2012-04-15开展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探测试验,至2012-12-13与图塔蒂斯交会,共飞行243 d,这是我国对小行星的首次探测.因为未安装星载导航设备,CE-2 在小行星探测试验的全过程均基于地基USB(Unified S-Band)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测量实现导航.对小行星探测期间的定轨计算及精度分析进行了讨论,对我国新建深空站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针对交会前最后一次轨道机动后,仅有13 d控后数据的现状,提出了快速轨道重建策略.计算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改进定轨计算精度,还可以实现轨控速度增量的标定.基于重叠弧段的轨道分析比较表明,单独使用USB长弧数据计算可以获得10 km的定轨精度,综合USB与VLBI数据联合定轨,定轨精度可以提高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