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306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2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1.
为了改进氙离子推力器传统优化实验方法,针对环切场放电室设计多维优化调节机构,通过步进电机配合电磁铁实现放电室设计参数的在线实时调节。实验中在线调节放电室长径比、中间磁极靴位置、阴极顶位置等参数,得到了放电室性能影响规律,经迭代实验获取了优化后的放电室构型及磁场参数。优化后的推力器性能曲线"膝点"较正交实验结果更加靠后,在工质利用率80%~90%区间内,束离子电离能耗低于正交实验优化结果。在线优化实验方法极大缩短了离子推力器设计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并弥补了传统方法需多次破空导致参数一致性差的不足。  相似文献   
92.
李鸿  吴优  张兴浩  韩亮  于达仁 《推进技术》2018,39(1):231-240
为研究磁路高温性质变化对霍尔推力器放电热失稳的贡献及影响机理,对不同磁路温度下推力器的工作磁场强度开展了实验测量,对磁路温度变化与通道内等离子体放电行为变化的交互影响开展了Particle-in-Cell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磁路温度由室温升高到600℃时,推力器的工作磁场强度发生了衰减,尽管衰减量不大(约5%)。模拟结果表明,磁路高温引起的场强衰减改变了推力器放电时的电导率及电势分布,进而对电子能量各向分布、粒子密度分布等造成了影响,促进了电子在壁面的通量及能量损失,主导了壁面等离子体沉积功率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磁路温度的增长。这是一个具有正反馈性质的过程;因此,若不能通过外部手段有效控制磁路温度,将诱发霍尔推力器的放电热失稳。  相似文献   
93.
为进一步优化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的结构,提高点火器的工作性能,在自主设计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阳极通道长度对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选取的阳极通道长度为3mm,5mm和7mm。获得了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的放电特性、光谱特性、射流特性和点火特性。结果表明:增大阳极通道长度能够抑制电弧分流的幅度,减小电极的烧蚀面积,但提高了击穿电压,使引弧更加困难;随着阳极通道长度的增大,氮分子离子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分别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和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煤油/空气混合气的点火延迟时间随阳极通道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余气系数为1.43时,阳极通道长度5mm时的点火延迟时间为14.4ms,相对于阳极通道长度3mm,7mm下的点火延迟时间分别减小了21.1%,12.1%。  相似文献   
94.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ECRPT)是一种高比冲、高效率且结构简单的新型电磁式推力器。为了研究推力器的放电原理和工作机制,采用漂移-扩散流体模拟方法,仿真模拟了微波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电子数密度达到10~(16)~10~(17)m~(-3)数量级,氙气的电子数密度比氩气高50%;电子数密度、碰撞功率损耗均随着计算域内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电子温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电子数密度、碰撞功率损耗随着入射微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未来ECRPT的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使用氙气,适当增大推力器腔内压强以及入射微波功率,使其具有最佳的推力、比冲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5.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的现状分析和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工程》2016,(1):119-123
调研了ESA的"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SMOS)卫星和后续发展计划,以及NASA的"宝瓶座"(Aquarius)卫星;对比分析了SMOS和Aquarius卫星盐度测量数据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Aquarius卫星的盐度测量精度均优于SMOS卫星,但是在高纬度地区的盐度测量精度较差。针对2颗卫星在应用中存在的同步测量手段欠缺、射频干扰(RFI)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如增加同步测量和采用多种RFI检测抑制手段。最后,提出了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的发展趋势,如开展辐射计反演与遥感数据预处理技术、高精度外定标技术和高精度热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6.
联合截获威胁下的雷达射频隐身目标搜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寰宇  查宇飞  李浩  杨源  杨丽薇 《航空学报》2015,36(6):1953-1963
针对基于射频(RF)隐身需求的机载雷达目标搜索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实际作战中射频辐射面临的截获威胁,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截获威胁的射频隐身性能表征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值估算方法;对机载雷达搜索任务中辐射参数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建模,并采用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通过分析典型情景下解集的分布特点,给出了从最优解集中选取最终解的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射频隐身性能表征方法能更好地反映截获实现过程的多域需求,提出的雷达搜索方法能够在保证探测性能的同时,提高射频隐身性能和搜索速度,能够为相控阵雷达搜索任务中参数的优化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7.
刘浩  刘尚合  曹鹤飞  胡小锋  樊高辉  张悦 《航空学报》2015,36(12):3930-3937
为研究高空低气压下飞行器表面电晕放电电磁脉冲辐射特性,以尖端导体电晕放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低气压下电晕放电电磁脉冲辐射特性模拟实验,给出了辐射电场幅值与气压的关系表达式,并基于气体放电和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晕放电电磁脉冲辐射特性随电压极性、气压以及测试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晕放电电磁脉冲辐射电场时域波形呈衰减振荡形式,持续时间约为600 ns,首脉冲方向随电压极性的不同而不同,且辐射电场分量主要集中在与放电针相同的极化方向;辐射电场频谱主要分布在500 MHz以内,在35 MHz和170 MHz处出现稳定的波峰;在气压为4~30 kPa范围内,随着气压的降低,放电电磁脉冲辐射电场增强;随着测试距离的增加,电晕放电电磁脉冲辐射电场逐渐衰减。该研究结论可为低气压下飞行器电晕放电电磁脉冲辐射特性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一种高分辨雷达模拟目标回波信号产生方法,由于该方法产生的模拟目标回波信号既能携带目标特征信息,又能携带雷达发射信号细微特征信息,可以满足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高分辨雷达进行性能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
电源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载人航天器在轨飞行可靠安全的要素之一。文章研究了应用混合型功率调节技术的电源系统放电调节器的建模方法,获得了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放电调节器稳定性的因素,表明系统中存在过大的延迟会使系统的稳定性大幅降低甚至造成不稳定,地面试验结果验证了此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0.
文章介绍了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高速数据收集平台报告信号( DCPR)接收系统在北京气象站系统预交付联试中表现的天线频繁跟踪以及经过接收变频后的90.9MHz中频信号信噪比测试结果较差问题排查过程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问题排查过程主要针对DCPR接收系统射频接收机多个关键检测点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和系统链路组成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了四个具有针对性解决方案,主要是:DCPR接收系统射频接收机自带5MHz锁相晶体振荡器、加强手机信号干扰抑制、降低变频前链路增益、增加变频后链路增益以满足系统使用要求。最终将以上解决方案应用到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高速数据收集平台报告信号( DCPR)接收系统中,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