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32篇
航天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太阳黑子的致冷问题,认为太阳黑子磁场受其流场扰动,形成大量的磁流体波,这种波把太阳黑子的热能转变成波能,以阿尔文速度沿着磁场传播,把能量携带出黑子区域,致使太阳黑子冷却。  相似文献   
22.
23.
在早先的一次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探测卫星维修飞行任务开始不到5min就完全失败的受挫之后,经过几年的计划和期待,成功实现了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探测卫星维修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24.
孟奂 《太空探索》2001,(8):31-31
系统地观测太阳黑子有多种方法,目的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是投影法。投影法的观测很简单,仅需一架有投影功能的天文望远镜(最好带电动跟踪),以及一些记录用的纸笔。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试试。 首先要准备一张足够大的白纸(至少A4)。太阳投影像的标准直径是17.4厘米,在纸上以此_为直径作一个圆,再在这个圆上画出一条直径,记录纸就准  相似文献   
25.
基于EMD的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英国气象局哈德利气象研究中心(HadleyCenter)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海平面气压(SeaLevelPressure,SLP)资料归一化得出1850-2011年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周期特征.太阳黑子活动与东亚夏季风活动存在相同的11年及80年左右周期,其中11年周期变化尤为明显.对比1850-2011年间太阳黑子数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经验模态分解后的11年周期变化分量,发现两者波动振幅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
统计分析了1996-2008年期间CME数量随角宽的分布, 将几个典型角宽的CME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与太阳黑子数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 角宽为0°~ 180°的CME占CME总数的95%以上, 全晕CME占2.83%, 角宽301°~ 359°的CME数量非常少. 角宽0° ~ 60°的CME有三个峰值, 与太阳黑子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不吻合. 角宽为121°~ 180°CME的数量无双峰分布. 全晕CME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 第一个峰值出现在2001年, 第二个峰值出现在2005年, 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不同步.   相似文献   
27.
文青 《国际太空》2008,(1):17-17
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借助太阳-B观测卫星发现了太阳上的太阳风喷口,以及可能与日冕加热现象有关的阿尔芬波。通过卫星传回的数据形成的分析图像,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黑子上方闪耀着亮光的强磁场活动区域和日冕中气体较稀薄的冕洞区域的一个交界处,有约100万摄氏度的等离子流沿着呈放射状的磁力线,以140km/s速度喷出。  相似文献   
28.
考虑磁扩散率为温度的函数以及绝热条件,线性扰动磁流力学方程组的色散方程是频率的三次方程。由于沿磁场流动的速度u0小于声速us,即ε=u02/us2是一个小量,在零级近似下解色散方程,得到了磁扩散不稳定性。本文进一步讨论在一级近似下小流动对磁扩散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动不破坏磁扩散不稳定性的存在,并且,它对波数空间中的不稳定区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9.
陈丹 《太空探索》2004,(2):44-45
正在走向自身活动极小期的太阳,突然从去年10月下旬出现了3个巨大的宛如木星大小的黑子群.仅仅14天就释放了11个X级耀斑.为在此之前12月的总和.造成日本多颗通讯卫星失灵.“奥德赛”等火星探测器受损。这一完美的太阳风暴引起科学家和广大公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0.
1996-2002年太阳耀斑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2001年7月开始耀斑活动逐渐以南半球为主.本文还逐月分析了1996—2001年南北半球的耀斑指数.2000年7月为第23周太阳指数最大的一个月,与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月均值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