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8篇
航天技术   188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8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望远镜是1609年在欧洲发明的,此后的200多年时间内,望远镜始终是欧洲的专利,欧洲的天文学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轮流坐庄,就连今日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在当年也是望尘莫及。直到19世纪中叶,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而打破这种局面的,竟是美国的一对画家父子。 关闭画室磨透镜 克拉克父子是马萨诸塞州的画家,他们以给人画肖像画为生。老克拉克名叫阿尔万·克拉克(1804~1887年)。他非常热爱天文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已不满足于一般的  相似文献   
92.
MINI黑洞     
《飞碟探索》2008,(7):5-5
能够将整个恒星都吸进去的黑洞是宇宙中最为暴虐的天体。大多数黑洞的质量都极为巨大。不过就像拳击比赛中也有轻量级选手一样,在宇宙深处也存在着质量很小的黑洞,但它们和其他黑洞一样暴虐。  相似文献   
93.
人类对地球上的生命进行了长期而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人类已经走出地球。人类的信息已经跨越太阳系进入宇宙深处,而外星生物或者其信息进入地球的可能性也正在被人类关注和解读。有关的研究被不同学者命名为外星生物学、空间生物学、太空生物学、天体生物学、宇宙生物学、外星胚种学等等,这表明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学研究范围确实有必要重新界定。但上述生物学新学科的命名,笔者认为都不够准确。有鉴于此,笔者建议生物学的总称采用宇宙时空生物学,其主要分支学科包括地球生物学、地外生物学、生命起源与分布学和生命星际迁徙学。  相似文献   
94.
现太阳系外的可见光天体也同时是一个X射线源。1968年的空间探测又发现蟹状星云还是一个1,射线源。它的频率范围从10^7到10^20Hz,是一个全波段天体。我们把蟹状星云所有频率上的辐射加起来,得出其总辐射功率为10^38尔格/秒,相当于十万个太阳的辐射。蟹状星云是一团稀薄的气体,如此强的辐射,其能量来自何方?频率范围这么宽的连续辐射已不能用熟悉的电离气体的热辐射来解释了。  相似文献   
95.
鹰状星云     
鹰状星云.也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深空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好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而得此名。蟹状星云和鹰状星云这两个天体的名字听起来很相似.部叫星云,还都是动物状的.很容易让人以为它们是同一类天体。然而事实上,鹰状星云与蟹状星云却是两种性质并不一样的星云。  相似文献   
96.
97.
98.
陈丹 《太空探索》2010,(1):62-64,F0003
为了缅怀施密特的伟大功绩,人们把施密特设计的这种折反射望远镜称为施密特望远镜(Schlnidttelescope),或者由于它专门用于天体摄影而称之为施密特照相机(Schmidtcamera)  相似文献   
99.
<正>什么是"天人合一"?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组成生命和人体的元素是与组成宇宙天体一样普通的元素,没有什么特别的;其二,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仰仗宇宙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0.
吴国兴 《航天》2011,(6):24-27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的一种天体,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已经发现了70多万颗小行星,不过只有少数的小行星直径大于100千米。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直径约950千米。不过近年来又发现一些小行星比谷神星还要大,如200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直径甚至达到1800千米。直径超过240千米的小行星约有16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