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航空   232篇
航天技术   158篇
综合类   72篇
航天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ICP算法在地磁辅助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地磁信息进行辅助导航是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的新方向。文中对地磁辅助导航的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在分析地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地磁异常特征进行ICP匹配定位的方法。根据应用环境,对ICP算法进行了以下改进:首先,受模拟退火法的启发,提出采用扇形扫描法搜索最优匹配,推动ICP算法向全局最优迭代;其次,结合RANSAC法,有效地剔除了地磁测量中的野值点,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证实了改进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22.
空间地磁亚暴环境可以给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带来灾难性后果。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磁亚暴环境效应及国内外的相关设备,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进行大型地磁亚暴环境试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神州三号"(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搭载在SZ-3留轨舱上于2002年3月26日发射入轨,正遇2002年4月发生的连续两次地磁扰动事件,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测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上(330-350 km附近)大气成分的响应变化和异常现象.探测数据表明,在地磁扰动期间,不仅发生了大气中主要成分O和N2的数密度值增变的响应变化,而且在进入地磁扰动峰期开始后6h左右在较高纬度处出现了N2的异常增变和O的异常降变.4-5h后,这种异常增变峰和降变谷由纬度42°N左右逐渐推移向纬度较低地区,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24.
重现性地磁扰动作为地磁活动的重要部分,其特性在磁情预报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地磁扰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27天重现的特性和现代时序分析法中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对北京地磁台K指数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年和高年的两个时间段,进行了预报实验。低年时段预报结果精度为0.66;在高年时段,预报精度为0.79,进一步分析还表明,理论计算方法应当与多方面的物理分析相结合,预报精度为0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一种单波段光电高温计有效波长的计算方法。它不需精确确定光电高温计的光谱特性函数,也不需对光谱辐射功率进行积分计算,只要用温度定标中光电高温计光电探测器输出的光电信号即可计算有效波长。这个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6.
对人-机闭环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基于 Neal-Smith频域准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参数匹配。在该模型条件下,以对驾驶员诱发振荡(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PIO)现象的产生机理及诱发因素的研究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在恶劣环境下 PIO的防范方法,并利用 Neal-Smith频域准则对该防范方法进行评估。通过开环特性和闭环特性分析,确立了引入杆位移抑制滤波器的方法来有效抑制 PIO的发生,为飞机设计研制过程中有效防范 PIO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7.
采用数值方法对某2 m纤维缠绕壳体封头在内压作用下的位移进行了分析。采用层合单元建立该纤维缠绕壳体封头的变厚度数值分析模型,得到壳体内压作用下的变形模式。数值分析结果与水压试验得到的封头位移数据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带金属接头的复合材料壳体开口尺寸决定了前后封头的位移模式。前封头以复合材料部分的内压变形为主,在距离极孔约400 mm位置处发生最大位移,其值为21.8 mm。后封头以金属部分的内压变形为主,在后堵盖处发生最大位移,其值为30.4 mm。  相似文献   
128.
介绍了PLC控制技术在LVDT试验装置中的应用,结合位移传感器,通过软件巧妙的解决了步进电机的控制和开环系统的"反馈"控制.结果证明,借助于这个试验装置制造的LVDT,完全满足飞机刹车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9.
介绍了一种摆式大量程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基于经典控制理论完成了加速度计各环节数学模型的建立,对加速度计悬丝支承、力矩器、位移传感器、伺服电路等部件进行了说明,阐述了该大量程加速度计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