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航空   219篇
航天技术   243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5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遥感系列卫星在轨微振动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系列卫星上装载了微振动环境测量系统并进行了在轨微振动环境测量。文章介绍了4颗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环境参数获取与分析。结果表明:星上各活动部件中主要的扰振源为反作用轮和辐射计/散射计转动机构;卫星稳定运行时的最大微振动量级约为57 mg,传递到光学敏感设备衰减度约为15%。  相似文献   
962.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轨故障时,完成卫星故障现象的排查与确认,实施其后的处理工作,对保证星地测控链路通畅至关重要。根据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工作特点,描述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保证测控链路通畅等4项卫星在轨故障处理原则。简要介绍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测控分系统的主要技术状态,进行了测控链路分析;根据测控链路余量,从卫星、地面测控站两个方面,提出卫星在轨故障时测控上行、下行链路的处理措施。这些措施均经过卫星的飞行验证,证明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63.
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介绍了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概况;对“震动卫星”、Cute系列、“加拿大先进纳太空实验”卫星和Coral卫星平台等典型项目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立方体纳卫星的任务、姿态与轨道控制、电源系统、通信系统、星载综合电子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立方体纳卫星快速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结合在轨服务、深空探测和新技术空间飞行演示试验等应用需求,发展微电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航天应用、微卫星平台技术和标准化辅载荷发射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964.
业界动态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1月9日,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发射升空。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kg,设计寿命约5年。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国家重  相似文献   
965.
郭松  贾成龙  陈杰 《上海航天》2012,29(3):38-41,72
根据目标光学特性、大气吸收特性及地球背景辐射特性,推测了美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卫星助推段捕获相机和中段跟踪相机的波段选择。根据卫星轨道及目标运动特性,推测相机探测距离和视场。以推测结果为输入条件计算星座覆盖率,结果验证了推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6.
基于FFT的GPS快速并行捕获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希  张锐  帅涛 《宇航学报》2011,32(1):162-166
为了提高GPS接收机的捕获速度和捕获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FFT的并行捕获方案。采用一次FFT运算和多次IFFT运算同时完成频域和码相位域的二维搜索,将运算量减少一半。在通过判决捕获到相关峰后,通过简单内插精确确定载波频率,提高频率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67.
冯杰  鲜勇  雷刚 《宇航学报》2011,32(9):1939-1944
安全捕获是绳系卫星系统空间应用的一个重要拓展。考虑系绳质量、系统质心变化及状态、控制约束,采用基于Lagrange方程的圆轨道条件下空间绳系网捕系统三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安全捕获模型,推导得到零相对速度条件下的安全捕获末端条件。为保证方法的适用性,将基于Legendre伪谱法的连续时间最优控制问题离散为标准的非线性动态规划问题。最后在考虑释放控制前初始面外角偏差为5°的情况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于远距离释放条件下的安全捕获,系统质心变化不容忽视;最小能量与绳长加速度约束下的控制响应相比最小时间与面内角约束要更平滑。  相似文献   
968.
刘芳 《宇航学报》2011,32(9):1978-1985
针对TDDM技术而引发的卫星导航信号捕获难的问题,在深入研究与分析现有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3SDA算法。在3SDA算法的合路快捕阶段,可以快速搜索误差,而且可以弥补TDDM引发的漏捕现象;在正负并行精捕阶段,可以缩小数据信息反转位的判决误差;在χ-λ模糊判决阶段,通过χ系数判决、 λ分 块调整等处理手段,可以精确地判断数据信息反转位置。进一步从捕获精度、处理复杂度角度进行了验证与分析,从而验证了3SDA算法的有效性,不但可以合理高效地达到捕获的目的,而且可以使数据信息反转位的判决精度可达99%,相关处理效率的提高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969.
随着空间碎片数量的不断增加,载人航天器在轨泄漏定位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圆形超声阵列传感器的在轨泄漏定位方法,利用互相关原理计算泄漏超声信号传播到不同测试单元的时间差,从而确定泄漏所在的方向,并根据三角定位方法确定漏孔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970.
静态存储器单粒子翻转率预示的在轨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RAM型FPGA配置区的单粒子翻转可能对系统的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加固措施,而加固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在轨翻转率结果。文章将地面获得的Hitachi 4Mb SRAM HI628512单粒子翻转率预示结果与搭载在极轨卫星SAC-C等上的飞行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基于国内地面试验数据和FOM方法预示的在轨翻转率与国外的在轨监测数据接近,多位翻转的试验结果也得到了在轨试验数据的验证。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在单粒子翻转的模拟试验技术和在轨翻转率预示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可以为卫星电子系统抗辐射加固设计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