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67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凤建广  钱卫平  赵华 《宇航学报》2010,31(10):2374-2380
飞行器旋转飞行时,采用分集多天线方式,可以实现信号的全向接收和向地转发。由于飞行器的转动,测量会引入微多普勒效应作用,受工作天线变换影响,接收测速信号(多普勒频率)会阶跃变化,在锁相环的作用下又引入响应误差。为实现高精度测量必须从测量信号中处理出所需的飞行器中心运动信息。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并推导了四天线分集式双程应答多普勒测速方程,分析了该模式下理想及测速回路(锁相环)响应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分集式测速信号处理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滤除锁相环响应误差、分离微多普勒频率,得出高精度中心速度测元。  相似文献   
182.
《航天》2010,(11):50-51
地面应用系统是月球探测数据传回地球的唯一通道。 我国航天工业的历史已有5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为各种不同的应用卫星建立了地面数据接收站,但这些地面接收设备都是针对人造地球卫星建立的,多是针对1000千米以下的应用卫星,或大约4万千米高度的通信卫星设计的数据接收设备和地面站,天线口径较小。  相似文献   
183.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宽带接收机的广泛使用,频谱检测向着高瞬时带宽的方向发展,传统基于信道化处理的频谱检测方法存在搜索速度慢、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 1种新的分布式接收宽带多目标信号盲检测迭代处理方法,在无须预先知道信号数目及信号频谱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特定虚警概率多信号盲检测,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健性。首先,在对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线性模型,将分布式接收多目标信号检测转化为线性模型求解问题进行处理;然后,基于贝叶斯多参数联合求解模型,在对未知参数先验分布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了各未知参数变分分布及信号检测门限的解析表达式,采用变分分布软信息迭代的方式实现多传感器信号、多参数联合估计,并利用每次迭代参数估计结果,对信号检测门限进行更新,通过置零操作实现预设虚警概率下的多信号盲检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多路接收信号信息,实现宽带未知多目标信号的盲检测,有效提升短数据下的算法处理效能,与现有方法相比,在接收单元数目较多以及信噪比较低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4.
2月2日,在新疆空管局建设办的组织协调下,气象中心和设备公司协助完成了DVBS气象卫星资料综合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该系统可高时效接收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FY2C、FY2D,MTSAT1R,FY1D,TERRA,AQUA、NOAA16、NOAA17、NOAA18气象卫星的这些数据的广播。较以前使用的卫星接收系统有较大的改变,改变了以往一对一的接收模式,可实现一站多星,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数据,经济方便地解决了轨迹卫星接收的问题,并且对今后使用维护提供较大的方便和有力的保障。该系统的软件注重通用性,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目前,设备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85.
简要介绍“华山”系统遥测站的主要特点、组成、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6.
针对神舟飞船和天和空间站径向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的工作模式下,神舟飞船宽波束中继S终端对中继卫星视场缩小导致测控覆盖率降低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组阵和时空分集技术的宽波束中继S链路的设计构想,通过在天和空间站宽波束中继S终端内部增设功分器和合路器,以及在组合体径向对接口的对接总线内部增设高频电缆。利用天和空间站的宽波束中继S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传送神舟飞船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神舟飞船宽波束中继S终端,同时接收和处理组合体对接总线内部高频电缆和神舟飞船I/III象限收发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解决了中继卫星过顶遮挡导致的测控覆盖率降低的问题,提升了链路可靠性。经仿真分析,相比单独工作模式,测控覆盖率提升了25.3%。对于接收链路,采用时空分集技术,对3个方向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进行互相关解算和最大比合并,获得信号合并增益,有效提升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有效带宽。  相似文献   
187.
基于功率估计的方位数据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争  张旻  李鹏飞 《宇航学报》2013,34(2):270-277
将功率信息与电波传播相关理论引入到测向交叉定位的数据关联问题中,提出一种基于功率估计的方位数据关联算法。推导了阵列协方差矩阵中信号功率与阵列流型之间的关系,利用空间协方差逆矩阵高阶幂逼近噪声子空间的方法,在已知阵列流型的基础上准确获取各目标的功率参数,避免了幅值特征类关联算法易受噪声与信号波形影响的问题;根据功率和传播路径的衰减关系,构造方位组合与功率信息的关联置信度函数,挑选出正确的关联组合。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8.
MSL测控特点以及自主火星探测测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测控通信与导航技术代表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方向。在结合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特点并对其对测控通信系统设计性能、导航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未来的自主火星探测以及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为潜在工程应用目标,结合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测控系统的现状,梳理了我国未来自主火星探测中火星中继网络、火星探测器精密定轨,以及火星大气进入、下降和着陆过程中的信号检测与估计等关键技术。该研究对后续的自主火星探测测控通信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推进我国深空探测测控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9.
双卫星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中不同路径间传播时延的差异会造成接收信号不同步。针对该系统中接收信号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时间反转全码率全分集空时编码方案。该方案中对发送的符号序列进行空时编码后,利用交织改变符号向量发送的时间顺序并对发送数据进行分组。将其中一组数据进行时间反转并插入保护间隔,使接收机在信号不同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全码率和全分集增益,同时保留低复杂度最优译码算法的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案相比,提出的空时编码方案能够获得最优的性能。另外,系统采用高阶调制方式或信道条件较差时,该方案的性能增益更大。  相似文献   
190.
在介绍空间分集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空时编码的三种不同实现方法,研究了空时编码的最佳实现-空时分组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