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2篇 |
免费 | 158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57篇 |
航天技术 | 274篇 |
综合类 | 83篇 |
航天 | 4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有效解决未来长期载人地外生存面临的物资供给等关键问题,获得更高的氧回收率、能量转化效率和更低的应用成本,亟须发展更高效的地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文章总结了地外二氧化碳利用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近期的研究进展,发现不同技术之间差异大,在航天应用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外环境限制因素,以选用更合适的技术。空间站上已搭载的Sabatier装置和火星车上的MOXIE装置初步实现了地外二氧化碳还原。以“地外人工光合成”为代表的常温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可为地外环控生保提供新路线。其不仅能够实现地外氧气供给,还可获得甲酸、乙烯和甲烷等有机分子作为燃料或生物转化原料。随着相关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有望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和高附加值有机物、甚至碳糖食物的生产。地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将实现地外密闭环境下的废弃资源利用与物质循环,降低载人空间站、载人深空飞船的物资供应需求,也将为原位资源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提供创新思路,以支撑未来可承受、可持续的地外生存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王希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8,8(6):1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空间微重力资源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介绍了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指出了我国在微重力工作方面的成绩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胡世高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8,8(6):56
本文叙述了我国首次在空间微重力下进行的碲镉汞(MCT)晶体生长试验及一些观测结果。生长是从熔体进行的。在空间90min的加热时间内,将MCT多晶试样熔化,然后随炉冷却,最后在地面上再结晶。于是,生长出约3cm长的晶体,其表面光滑.结构致密,无孔洞,由1~3个大晶粒组成,其中单晶占74%。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S)表明,其径向组分均匀性优于±0.02,其中约1cm长的一段晶体的径向组分均匀性优于±0.01。电学特性与地面上生长的样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15.
Richard N. Grugel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2
In view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 construction material on the lunar surface the mechanical integrity of sulfur concrete was evaluated after being subjected to simulated temperature cycles. Here, small cubes of sulfur concrete were repeatedly cycled between room (20 °C) and liquid nitrogen (−191 °C) temperatures after which they, and non-cycled cubes, were evaluated by compression testing.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e non-cycled samples averaged ∼35 MPa (5076 psi) before failing whereas the cycled samples fractured at about 7 MPa (1015 psi).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fracture surfaces from the cycled samples showed clear de-bonding of the sulfur from the aggregate whereas it was seen adhering in those non-cycled. Based on a simple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arge strength discrepancy between cycled and non-cycled samples is due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materials constituting the concrete. 相似文献
16.
原子氧环境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4,14(5):54-61
在选择卫星结构材料时,必须要对所选材料在宇宙空间环境中的可靠性进行评定,重要的是了解空间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空间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模拟评定试验材料性能的方法;分析了作用原理、防护措施及选择聚合物复合材料应考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试验台主动对接环的重力平衡,研究了一种响应速度快、平衡力精度高,装在对接机构内部,适应高、低温环境的内装式重力平衡装置.介绍了有关技术:主动环实现三轴转动的球铰吊装机构;能够高速度、高精度地提供重力平衡力,并能实现自动随主动环上、下运动的智能型重力平衡技术;保证平衡器随主动环随动的轮轨式二维平动技术,经轻量化设计,其摩擦阻力和惯性阻力很小,并对轮/轨式方案进行了试验,当量摩擦系数仅为0.004 17.预计所研究装置的响应时间小于10 ms,各向失重模拟误差一般为1%~2%. 相似文献
18.
乐贵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4,24(5):62-66
介绍了第 2 0 0 9卡林顿周大黑子群AR484,AR486和AR488产生的太阳活动以及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对太阳活动的统计研究 ,简要分析了三个大黑子群活动的差异。分析结果指出 ,关注某一时期太阳活动的活动经度带以及太阳活动在某一半球的主次是解决太阳活动短期预报非常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地磁导航等值线匹配算法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影响地磁导航匹配算法性能的因素很多,而现阶段算法的评估完全依靠计算机仿真,其可信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以等值线(ICCP)算法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算法性能的因素;然后搭建了地磁匹配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引入磁场仿真环境和磁传感器,提高了仿真的可信度;最后从测量噪声、匹配长度、匹配区域和惯导误差4个方面对ICCP 匹配算法的性能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对算法的抗干扰性、算法匹配长度的确定、匹配区域的选择以及惯导误差的影响做出有效评估,从而推动地磁匹配导航及匹配算法的工程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Shuangsheng Guo Weidang Ai Yongkang Tang Quanyong Cheng Yunze Shen Lifeng Qin Jialu Ma Jingtao Zhu Jin Re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4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O2 and absorb CO2 of several co-cultured vegetable plants in an enclosed system was studi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man-plant integrated tests. Four kinds of salad plants (Lactuca sativa L. var. Dasusheng, Lactuca sativa L. var. Youmaicai, Gynura bicolor and Cichorium endivia L.) were grown in the CELSS Integration Test Platform (CITP).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O2 and CO2 concentration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on-line and the plant biomass was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test. The changing rules of O2 and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system were basically understoo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2 generated by the plants could satisfy the respiratory needs of 1.75 persons by calcul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plants could absorb the CO2 breathed out by 2 persons when the light intensity was raised to 550 mmol m−2 s−1 PP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cultured plants hold good compatibility and excellent O2-generating and CO2-absorbing capability. They could also supply some fresh edible vegetable for a 2-person cre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