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85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实验考察了在方截面结晶器内,由水口部位吹气形成的射流与气泡群混合的复杂流场中群水体的流态和气泡群运动特性,测定了气泡群直径,上升速度分布、气泡穿透深度以及气泡诱导水体运动的特性等;对气泡运动与水体中夹杂物去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确定的最佳吹气参数可供生产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地下电磁波远场场强公式出发,采取地质数学常用数学方法,依据最小二乘法原则进行迭代线性拟合,建立数学模型,采取"F-检验法"检验,旨在通过坑透数据处理,准确推断出工作面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63.
目前,硅压阻式压力/压差传感器在伺服系统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内部压力敏感芯体的封装结构为薄膜隔离式,其内部硅油的密封性是伺服系统配套传感器长期带压贮存的软肋。根据伺服系统对压力/压差传感器的需求,研制了几种无介质压阻式压力/压差传感器,其内部避免了硅油介质传递压力,保证了传感器的可靠性。通过传感器原理结构的研究,以及其性能指标的测试和对比,为伺服系统配套传感器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4.
聚碳硅烷PC—P是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低电阻率碳化硅纤维的先驱体。利用IR、TG、凝胶含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C—P不熔化纤维的热解过程。研究表明,聚碳硅烷PC—P不熔化纤维高温热解过程与PCS不熔化纤维类似,但在300℃左右存在明显的自交联现象,使PC—P不熔化纤维的凝胶含量迅速增加,这是PC—P纤维在不熔化程度较低情况下能够通过高温烧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5.
纤维类雷达波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目前吸波材料中用的纤维吸收剂——碳纤维、碳化硅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吸波特性、改性方法作了回顾,得出不同纤维的混杂和采用异型纤维是得到宽、轻、薄、强的结构吸波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低氧含量SiC纤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备耐高温性能良好的SiC纤维,必须降低纤维中的氧含量,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纤维中降低氧含量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可行有效的方法有电子束/γ射线辐射交联法、高温脱氧法和低度预氧化 热交联法,为制备高性能SiC纤维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掺混型碳化硅纤维微波吸收剂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功率超声将平均粒径30nm的超细金属铁粉均匀分散到聚碳硅烷中,通过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烧结,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电阻率连续可调的掺混弄烨奔走陶瓷纤维。  相似文献   
68.
从氮化硅的晶体结构出发,介绍了氮化硅陶瓷优良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氮化硅透波纤维和氮化硅基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现有氮化硅高温透波材料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设计并选用一种分子结构中带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石英布进行了表面处理,对比了石英
纤维改性对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部分力学、介电及耐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后,偶
联剂与石英纤维表面发生化学键合,明显改善石英纤维与含硅芳炔树脂的界面粘接,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
未处理的提高了24.7%,弯曲强度提升了12.4%,偶联剂的加入不会降低复合材料的Tg 和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70.
研究依托硅通孔实现信息处理微系统的技术。概述了传统信息处理系统小型化集成实现方式及新需求下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依托"拓展摩尔定律"(More than Moore)战略成为信息处理系统具备高密度、多功能、多工作模式能力的重要实现方式,硅通孔TSV(Through Silicon Vias)为上述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手段;着重阐述了信息处理类微系统的优势和设计、实现、测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已实现的多种信息处理微系统产品组成形态,最后对信息处理微系统产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阐述了关键技术对信息处理微系统实现支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