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2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945篇
航空   4480篇
航天技术   1007篇
综合类   882篇
航天   13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室内环境中,无线信道中的非视距和多径传输等效应严重影响了到达时间(TOA)定位系统的测距值精度,从而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和定位误差。将测距值优化抽象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在实现视距/非视距(LOS/NLOS)场景识别的基础上,利用TOA测距误差模型和“目标-基站”间的几何约束为序列二阶非线性规划方法设置合理的初始值,建立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定位测距值进行了有效校正。利用典型的TOA测距误差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利用具有TOA测距功能的无线定位节点在办公环境中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后的测距值精度明显优于原始测距值和传统的测距值修正方法,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发动机结冰脱落现象因其随机性和复杂性很难通过计算仿真获得可靠的结果,而冰风洞试验又因其高昂的使用成本限制了该方法的普及。为此建立了一个兼顾可行性及经济性,同时具有一定可靠性的试验方法,即借助冷库环境并利用斜流风机、喷雾耙、温度调节系统等模拟飞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结冰环境;以某型号民用飞机涡扇发动机缩比带动力模型为对象,研究不同工况下叶片结冰及冰脱落的特性和规律。在正式试验之前,通过热线风速仪、喷雾激光粒度仪、标准冰刀和金属格栅分别对来流速度、流场中液态水含量、水滴的平均粒径进行了标定。为克服云雾循环/聚集的问题,开发了云雾吸附系统,便于在封闭的冷库环境中维持流场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转速为2 400 r/min不变时,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冰脱落所需的时间及剩余冰的特征长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其拐点出现在-3.5~-5℃的区间内;当环境温度为-7℃不变时,叶片绕转轴的转速越大,冰脱落所需的时间及剩余冰的特征长度均单调减小。  相似文献   
993.
核磁共振陀螺(NMRG)是利用激光与核磁共振气室中的碱金属原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使核子以拉莫尔频率进动,并通过磁场驱动技术对气室磁场实现闭环控制和对剩磁进行补偿来维持核子的共振状态,进而能够检测载体的角速度信息。磁场驱动技术作为磁场闭环控制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核磁共振陀螺的磁场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为了解决核磁共振陀螺磁场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不足的关键问题,采用交直流分离设计的压控电流源方案改善磁场驱动问题,基于噪声分析理论对电路进行建模和噪声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对三轴线圈的横向磁场控制精度达±0.046 2 nT,纵向磁场控制精度为±0.003 1 nT,实验证明该技术方案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深空测控网干涉测量系统在“鹊桥”任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嫦娥4号"任务的第一阶段—"鹊桥"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利用佳木斯及喀什深空站对"鹊桥"进行了干涉测量观测,获取了实时与事后的高精度测角观测量,有效支持了任务的实施。两深空站需同时完成测控任务,无法交替射电源观测来进行系统差标校,基于此系统采用了长时间隔、在航天器观测前及双站结束后观测射电源的标校方法,在地月转移段、月球至L2转移段、Halo轨道形成段开展了多次干涉测量观测,所获得的时延、时延率结果直接应用于事后联合轨道确定,结果表明:深空网的时延观测精度约为3 ns。  相似文献   
995.
“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轨道确定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嫦娥4号"任务将采用着陆器、巡视器和绕飞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星进行月球背面的探测,中继星已先期发射,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晕(Halo)轨道。在中继星使命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仿真工作,开展了中继星在Halo轨道上的摄动源量级及影响定轨预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太阳光压摄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其相关影响,提高定轨精度,在太阳光压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继星在轨运行特点及其星体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求解光压等效面积的方法。经仿真分析,使用修正后的太阳光压球模型进行定轨求解,速度精度可提升约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996.
融合机床精度与工艺参数的铣削误差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青春  王家序  周青华 《航空学报》2018,39(8):421713-421713
为弥补现有五轴联动数控铣床加工飞机结构件的加工精度评估系统的不足,提出利用机床精度检测数据和零件特征及其工艺参数来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飞机结构件加工误差预测模型。通过完成训练的网络权值分布,计算出各输入指标对最后评估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经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得到的结果和样本零件的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数据基本吻合,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有效性。该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地融合机床精度检测数据和零件特征及其加工工艺参数,对飞机结构件的铣削加工误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7.
飞行器体系优化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健  龚春林  粟华  张孝南  李波  谷良贤 《航空学报》2018,39(11):222223-222235
针对传统的飞行器设计与体系(SOS)设计相互独立造成的飞行器实际作战效能不足的问题,对同时考虑飞行器与体系耦合设计的飞行器体系优化设计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体系工程(SOSE)原理给出了耦合飞行器设计与体系结构设计的飞行器体系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概念与通用数学定义;其次,基于多层体系架构,构建了飞行器体系设计优化模型,提出了包含问题定义、体系架构建模、学科建模、优化求解4个步骤的通用建模求解流程;最后,以巡飞/精确打击武器协同作战为例,构建了面向任务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协同作战体系最优化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求解。与先设计飞行器后设计体系结构的解耦设计结果对比表明,解耦优化设计忽略了体系结构与飞行器的强耦合特征,无法最优化体系效能;耦合优化设计能够获得体系效能最大化的飞行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史爱明  Earl H DOWELL 《航空学报》2018,39(12):122517-122517
以法向马赫数作为激波强度表征量,对斜激波关系式进行重新推导,得到了穿过激波总压损失率极小值的理论解。控制方程表达式为激波角对物面角的线性函数。依据斜激波总压损失率极小值解析公式,首先,绘制了针对超声速流总压损失率应用的楔形角-激波角-马赫数的斜激波效率图。其次,通过生成斜激波三维总压损失率等值线图,呈现了总压损失率在楔形角-激波角-特征马赫数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此外,利用斜激波效率图,揭示了等总压损失率条件下马赫数与激波角的对称双解现象。  相似文献   
999.
跨声速平面叶栅风洞中通常通过尾流板来改善平面叶栅周期性,针对尾流板的设计需求,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尾流板在15%、30%、50%开孔率下对实验叶栅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叶栅尾缘激波在自由边界上反射后,返回到叶栅通道中,破坏了叶栅通道的周期性;开槽尾流板减少了反射波对叶栅通道的影响,减弱叶栅尾缘激波的反射波强度,在某特定情况下能使反射波变成膨胀波,从而提高了叶栅通道周期性;尾流板开孔率为15%时能极大地改善平面叶栅通道的周期性,相对于开孔率为50%时叶栅的周期性误差降低约16.43%。   相似文献   
1000.
变攻角下被动射流旋涡对高速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动射流旋涡(PJV)控制高速扩压叶栅内的流动分离控制展开数值研究,并探究其在变工况条件下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PJV在设计攻角下可使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5.2%,变攻角条件下的损失降低幅度最高可达7.8%,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控制效率和良好的变工况适应特性。随着攻角的增大,吸力面分离位置提前,射流出口与分离区间的距离减小,PJV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附面层内低能流体与主流间的动量交换,使得壁面涡结构得到重新组织,并进一步影响通道涡、集中脱落涡等涡系结构的发展,从而推迟流动分离、减小损失。在综合考虑变攻角流场特性的前提下,应使PJV的作用位置位于分离区上游不远处,所研究的最佳射流位置位于叶片前缘上游40%轴向弦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