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6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59篇 |
航天技术 | 71篇 |
综合类 | 39篇 |
航天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简要描述使用最大熵原理预测初始雾化液滴分布的基础上,发展了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大收敛域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离心式喷嘴雾化特性研究实验台,使用激光相位粒子分析仪进行了雾化粒径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同使用最大熵原理预测的分布吻合性较好,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雾化粒径分布预测应用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42.
针对凝胶推进剂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与常规推进剂存在很大差异,结合对非牛顿流体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凝胶推进剂在管路中的流动特性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对凝胶N2O4及凝胶UDMH液流试验的压力-流量数据,分别采用指数方程、多项式方程和直线方程三种方法进行曲线拟和、对比分析,反映了凝胶推进剂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对系统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明确了凝胶试验系统试前应采用真实介质进行冷调,并为系统调试数据提供了可行的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43.
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制备ZrC粉末及合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氯氧化锆、丙醇、丙三醇和乙酰丙酮等为基本原料合成了锆的有机先驱体溶液,采用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在1 500℃制备了ZrC粉末。运用FTIR对锆的先驱体溶液的组成、结构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用XRD和EDS分析了粉末的形成机理,用SEM观察了粉末的形貌。结果表明,有机锆的先驱体溶液具有螯和的链状或网状结构;先驱体溶液干燥后的粉末呈蜂窝状结构,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获得面心立方的ZrC粉末。经过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还原锆的氧化物开始生成ZrC的最低温度为1594℃,实验温度低于理论温度,在1500℃时获得面心立方的ZrC材料。 相似文献
44.
45.
46.
TiAl/IN718合金过渡液相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过渡液相TLP(Transient Liquid Phase)连接技术,以金属Ti,Cu,Ni箔构成复合焊料连接TiAl和IN718合金.研究了保温时间对接头界面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i-Cu,Ti-Ni复合焊料可以制备无缺陷的接头,但2种焊料形成液相的过程和机理不同.由于在等温凝固过程中,从IN718合金中扩散过来的合金元素可在焊缝区聚集,从而在接头中形成亚层结构.通过对接头焊缝区的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表明,在实验条件下Ti-Ni焊料的等温凝固过程持续时间比Ti-Cu的短. 相似文献
47.
48.
半浮区液桥自由面振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一套双路同步显微放大录像及图像处理系统,研究了夹角为90°的两个竖直剖面沿轴向不同高度液桥自由表面的位移振荡,得到轴向不同高度上的环向相位差,观测到在振荡周期内液桥表面轮廓线在不同时刻均不相交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液桥自由面振荡除具有径向扰动及轴向振荡变化外,还存在环向波动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环向波动基本变化规律以及本实验在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幂律流体液膜破裂的线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对凝胶推进剂撞击式喷嘴产生的液膜的破裂行为进行研究,使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幂定律本构方程对幂律流体液膜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流体物性参数、流变参数等对液膜流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稠度系数、流动指数和表面张力越大,液膜表面扰动波的增长率越小,波长越大.而较高的液膜速度、气液密度比和液膜厚度都使扰动波增长率变大,但波长随液膜速度和气液密度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液膜厚度的情况却相反.理论计算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线性稳定性分析能较准确地预测液膜的破碎长度,但预测的表面波长却大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