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611篇
航天技术   221篇
综合类   74篇
航天   1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强磁场扰动对宇宙线调制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978─1982太阳活动高年时发生的激波、强磁场扰动及激波与强磁场扰动共存这三类事件引起的宇宙线变化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激波与强磁场扰动共存时引起的宇宙线强度下降最为显着;只有激波或强磁场扰动时,宇宙线的强度变化相对较小;(2)标志速度间断的激波是产生宇宙线Forbush下降的重要因素;(3)速度间断在强磁场扰动对宇宙线的调制中可能起一个触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为解决卫星海量数据传输多样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任意长度帧头的数据流搜索的实现方法。首先阐述了卫星地面基带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流程,然后针对传统的搜索特点介绍了传统的数据帧头搜索方法,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任意长度帧头的数据流的实现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流程介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搜索机制相比较,文章提出的搜索方法具备高速率、高准确率和使用范围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3.
针对复杂气流扰动对无人机(UAV)航迹高度控制的影响,对存在复杂气流扰动下的定高控制策略、控制结构和控制器参数优化展开研究,实现高精度高度控制。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确定总体控制架构,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观测估计纵向高度通道和速度通道中存在的总扰动,在控制中引入扰动补偿,减小扰动对系统输出造成的影响。对UAV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大气紊流扰动或离散突风等风干扰分析其功率谱密度,构造考虑风扰动对高度影响、时域响应特性和稳定裕度的综合目标函数,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具有高精度、高抗干扰性能的控制器参数,优化中考虑风干扰的功率谱密度分布,减小了控制器参数设计的保守性。通过与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控制效果进行对比,说明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纵向高度控制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94.
某型发动机高原起动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型发动机高原起动过程具有危险性大和变化规律复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变记忆长度的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辨识的数据分解到不同频段,然后针对各不同频段采用不同的记忆长度进行辨识,从而可以建立起该型发动机高原起动过程的数学模型,为高原起动试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无向信息交互条件下的多卫星姿态同步和跟踪问题,分别在模型参数精确已知和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设计分散式协同控制算法。当模型参数精确已知时,基于滑动模态变量设计的协同控制力矩,实现了编队卫星姿态的同步机动,即保证编队卫星姿态的同步,并同时跟踪期望的时变参考姿态轨迹。当在轨卫星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常值未知扰动力矩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协同控制律,仍能实现多卫星姿态的同步机动。基于Lyapunov-Krasovskii的分析表明,当星间链路存在任意未知的定常通讯时延时,本文设计的控制器有效。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96.
Ionospheric Effects of Geomagnetic Storms in Different Longitude Secto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e of the ionosphere during two geomagnetic storms of a different intensity evolving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local time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re were used the data from a network of ionospheric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opposite longitudinal sectors of 80°-150° E and 250°-310° E.This analysis has permitte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detected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tions of the disturbances are likely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local time difference of the geomagnetic storm development, its intensity and by the different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f the ionosphere.   相似文献   
97.
结冰导致飞机气动特性恶化,进而影响飞行品质。针对机翼前缘结冰条件下飞机全包线范围飞行品质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拟配初值的等效系统拟配方法,构建了机翼前缘结冰构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背景飞机机翼前缘结冰气动数据。建立了飞机系统模型,进行升降舵倍脉冲操纵,进而得到飞机的响应数据。分析数据特征计算了自适应拟配初值,在飞机全包线范围内干净构型及不同结冰严重程度条件下进行了等效系统拟配,获得了纵向短周期飞行模态特性参数,进而得出相应的飞行品质等级。仿真结果表明:结冰会对飞机模态特性造成影响,使得飞行品质降低,严重时可能导致飞行品质发生降级。  相似文献   
98.
刘祺  夏津  黄忠  钱勇  具德浩 《推进技术》2021,42(2):362-371
为探究航空发动机离心式喷嘴的喷雾宏观特性,通过将该喷嘴在高温高压定容弹中进行喷雾过程的实验,并结合阴影法与纹影法进行光学测量。首先以水作为射流工质,观察不同喷射压力下水进入大气环境中的雾化角变化,发现喷嘴结构对雾化角有着重要影响,最大雾化角与喷嘴出口的导流结构夹角相等。其次以正癸烷作为工质,通过不同环境压力和温度下的多组实验测量其它喷雾宏观特性如液膜破碎长度,结果表明在背压大于1.75MPa的工况下,该离心式喷嘴无法形成清晰稳定的锥形喷雾结构,此外还揭示了高背压加强了气动力而高环境温度减小了表面张力和粘性力,两者都起着促进雾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针对带有惯性阻尼环节的典型伺服系统,提出一种能实现大范围快速定点运动的控制方案。控制方案首先利用时间最优控制律进行快速目标追踪,当系统速度下降到一定范围内时平滑切换成线性控制律。采用线性控制区内的闭环极点阻尼系统和自然频率作为设计参数,给出了全参数化的控制律。基于Lyapunov理论分析了控制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将该控制方案用于一个直流伺服电机的位置-速度环的定点位置控制,并进行了MATLAB数字仿真和基于TMS320F28335 DSC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对大范围的给定目标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跟踪,且对扰动和系统参数差异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0.
In our study we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esponse and behavior of the ionospheric F2 and of the sporadic E-layer during three strong (i.e., Dst?<??100nT) individual geomagnetic storms from years 2012, 2013 and 2015, winter time period. The data was provided by the state-of the art digital ionosonde of the Széchenyi István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located at midlatitude, Nagycenk, Hungary (IAGA code: NCK, geomagnetic latitude: 46.17° geomagnetic longitude: 98.85°). The local time of the sudden commencement (SC)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type of the ionospheric storm (after Mendillo and Narvaez, 2010). This way two regular positive phase (RPP) ionospheric storms and one no-positive phase (NPP) storm have been analyzed. In all three cas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lectron density of the foF2 layer can be observed at dawn/early morning (around 6:00 UT, 07:00 LT). Also we can observe the fade-out of the ionospheric layers at night during the geomagnetically disturbed time period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ade-out effect is not connec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sporadic E-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