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8篇
  免费   83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航空   1323篇
航天技术   108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10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7 毫秒
21.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在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某些成果,其中包括含铝丁羟推进剂的试片实验和装药发动机实验以及燃速敏感性预示和内弹道预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发动机设计及推进剂配方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2.
动态推力频域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静止试验动态推力的测量方法。首先对试验台架和发动机进行动态校准得到系统的响应函数,然后利用频率响应函数对试验过程中测到的输出力函数进行恢复,以获得真实的输入力函数。实践证明,频域恢复技术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3.
尺寸参数对气动液阀启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气动液阀的启动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尺寸参数对该阀启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必要的工作寿命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大控制腔气孔的直径或增大靠近控制腔的活塞端面直径有利于提高该阀的响应能力。本文所得的结论有利于此类阀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4.
在中国第一个实用探空火箭系列——T-7系列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45周年之际,回顾了该系列火箭的研制由来和基本情况,论述了该系列火箭对中国开发中层大气和太空所起到的探路作用。  相似文献   
25.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内流场的二维预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的内场流进行了二维无粘非定常分析,计算得到了该阶段燃烧室中压强,温度和速度的分布。本文还提出了以近似预示复杂三维装药发动机内流场的有效积法。  相似文献   
26.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二次燃烧的抑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无烟固体火箭推进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二次燃烧的抑制技术,内容包括二次燃烧的产生机理、抑制机理和国外技术现状等.国外经验表明,采用少量的抑制剂可以达到对高能无烟推进剂发动机排气二次火焰的抑制.  相似文献   
27.
提出了探空火箭动力系统设计参数优化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动力系统与火箭外弹道之间的关系.在给定有效载荷、最高射高的条件下,选取动力系统的设计参数使火箭的起飞质量最小.选用了增广拉格朗日法约束优化技术和牛顿迭代法求解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8.
曹智程 《火箭推进》2007,33(4):28-31
介绍了反压环境舱的设计思路、结构特点及其在喷嘴特性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环境舱包括:舱盖提升机构、舱体移动机构、喷嘴调节装置、气幕隔离装置、视镜和散光装置.所设计的环境舱视镜通光直径为110mm,环境压力高达6.0MPa.实验结果表明,反压环境舱能配合高速动态分析系统完成高压环境下流量和雾化性能实验.  相似文献   
29.
针对发动机系统可靠性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综合运用可靠性框图分析、故障主效应分析,、故障数据分析及故障树分析等可靠性分析方法,评估发动机不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水平,并举例对某型号发动机的方案论证进行了典型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30.
较系统地介绍了发汗冷却的机理和发汗冷却研究的发展历程,说明了发汗喷管不同研究阶段的典型结构,并重点阐述了可望很快应用于工程上的发汗喷管结构,同时列出了发汗喷管计算中关键技术-热量交换的有关数学模型和各参数的取值。指出了近期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