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84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FRP双剪单钉连接接头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剪连接接头是复合材料结构连接设计的主要环节。针对T300/KH304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双剪连接形式,分析了单钉连接情况下的接头强度,并采用Yamada-Sun准则预测了该层合板结构双剪连接接头的破坏载荷。结果表明:该接头的破坏模式主要呈现为挤压破坏;Yamada-Sun准则可以较好地预测该结构的破坏载荷;所预测的接头的破坏载荷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2.
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连接件参数化结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爽  王栋  郦正能  寇长河  章怡宁 《航空学报》2006,27(6):1088-1091
应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开发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结构的ANSYS分析模块,实现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过程的参数化建模和后处理过程的累积损伤可视化仿真。建立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中柔体对柔体的面—面接触单元对螺栓表面和复合材料层合板孔壁间的接触行为进行模拟。进行的T300帘子布/QY891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层合板单钉单搭螺栓挤压强度试验验证此分析模块的有效性,对不同几何参数、不同铺层类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可视化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33.
用于灵巧手的新型两自由度关节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设计完成了一种用于灵巧手的两自由度关节机构,该机构用于连接灵巧手的下指节与掌骨节,使得下指节相对掌骨节同时实现屈曲和侧展2个运动.在完成两自由度关节机构设计的基础上,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了验证.两自由度关节机构的应用将对提高灵巧手的动力学特性和简化灵巧手的结构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采用小管径对接焊接接头的γ射线照相技术.按照JB/T4730.2-2005标准规定,根据工件特点和检验要求,选择适当的Se75-射线检验方法.用此种方法透照所要检验的管对接焊缝,用固定板固定射源很方便,只要将所要透照的管对接焊缝接头找出最佳偏移距离,将γ源置于偏移距离处,即可固定射源方便又快捷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5.
在轨航天器连接结构动力学及其参数辨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连接结构广泛用于各种航天器中,这些大量使用的连接结构由于其较低的刚度或非线性特性,会对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与在轨航天器连接结构动力学问题有关的以下问题:航天器中所使用连接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辨识问题,连接结构对航天器结构动特性的影响,含连接结构动力学系统的周期解、分叉和混沌.  相似文献   
36.
连接部位通常是复合材料结构强度的薄弱环节,复合材料的多钉连接由于存在钉载分配不均匀性而 降低了其连接的强度,因此确定钉载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多钉连接的传载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复 合材料-钛合金混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凸头、沉头两种紧固件连接下复合材料板间共固化、胶接和分离三 种装配形式的钉载分配特性以及不同装配形式对钉传载荷的影响;利用应变电测法测量连接区钉孔的应力分 布;采用 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对钉群的钉载分配行为进行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结果表 明:除沉头铆钉复合材料板共固化连接件的钉载分配呈加载端至支反端逐渐递减的阶梯状外,其他各形式连接 件的钉载分配皆呈两边高、中间低的浴盆状,仅各排钉载所占比例有所区别;复合材料板分离件各排钉载差距 最大,胶接件次之,共固化件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37.
采用疲劳试验机对3种不同对接工艺的Al-Li-S4铝锂合金FSW对接接头及母材进行了疲劳性能测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和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10MPa应力水平下,Al-Li-S4-T8铝锂合金母材在疲劳寿命达到200万次;在600/400、800/80、800/2003种典型FSW工艺条件下,800/200参数接头疲劳性能最优,在170MPa应力水平下,接头疲劳寿命可达200万次;Al-Li-S4合金FSW接头疲劳断裂大部分从焊缝表面起裂,这可能与FSW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周期性流动和周期性微观组织使焊缝内部出现强度薄弱区或应力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38.
针对T300/BMP-316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排三钉双剪连接接头进行了静拉伸与拉-拉疲劳试验研究,考虑了三钉接头的三种几何尺寸及有无拧紧力矩两种工况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对比三钉与单钉螺栓接头的力学性能差异,对单钉螺栓接头也进行了试验.为了解层合板双剪接头螺栓孔随着载荷增加的变形情况,对螺栓孔的径向伸长变形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三钉接头的破坏形式与接头的尺寸密切相关;用单钉接头的力学性能来表征多钉接头的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试验得到了螺栓孔变形与载荷增加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39.
复合材料单排多钉连接三维累积损伤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连接是复合材料结构的主要连接形式,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排多钉双剪联接接头,建立了静拉伸三维累积损伤模型,考虑了多种最终失效判定准则;考虑了单排钉不同的几何尺寸。结合有限元技术即应力分析、失效判定准则、损伤后材料性能退化及机械连接最终失效准则,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接头部位在静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失效过程及各钉孔孔径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用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40.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study why and how the magnitude of the bolt clamping force reduces in the aerospace structural bolted plates when they are subjected to a longitudinal tensile load. In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 holed plate of aluminium alloy 7075-T6 was clamped using a single bolt fastener, and then tested under an increasing static longitudinal tensile load. The bolt clamping magnitude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measured axial compressive strains of a steel bush placed between the nut and plate. Two clamped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lamping forces were studied. In each specimen the actual clamping forces were determined during the longitudinal loading on the plate. In the numerical method, a three-dimensional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generated in order to simulate and quantify the bolt clamping force in the plate model loaded in tension.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amping force reduces considerably in the aluminium bolted plates under the longitudinal tensile loading. This is because of the transverse contraction of the plate material that causes the clamped material to release from the initial compression, and as a result, the clamping force to rela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