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航空   655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97篇
航天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81.
利用小孔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气膜孔下游放置一对射流小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吹风比下射流小孔出口位置尺寸不同时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的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孔冷却结构形式进行对比,以揭示小孔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常规气膜孔下游开两个射流小孔后,两射流小孔分别产生一个较弱的与气膜孔反向涡对方向相反的反向涡对,反向涡对的相互作用减弱了气膜孔反向涡对的强度,使气膜的贴壁效果更好,提高了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在各吹风比条件下,气膜孔下游有射流小孔时,冷却效率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射流小孔间距较大时对两气膜孔中心线之间的横向平均冷却效率改善较大,吹风比较大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82.
设计了三种型面的气膜孔扩展结构,研究了气膜冷却效率、壁面换热系数及流量系数随吹风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圆柱形气膜孔相比,有后向扩展型面的气膜孔具有相对较高的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流量系数略有降低.扩展型面的流向扩展角对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大于侧向扩展角的影响.侧向扩展角只在特定吹风比下才对提高气膜的侧向覆盖率、进而提高气膜冷却效率起作用,它使得位于二次流出流下游的低压区域范围增大,流量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883.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a blowing ratio measured with narrowband liquid crystal in transonic experiments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railing edge cutbac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in terms of available data for traditional experiments with thermocoup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lowing ratio exerts rather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rib center line. As the blowing ratio decreases, similar to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distribution curve of the slot center line, that of the rib center line makes a clockwise rotation about the end. When the blowing ratio increases, the regular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curve of the surface becomes rather smooth. On the whole measuring surface, the most intensive heat transfer occurs at the extended borderline of the slot and the rib, neither at the rib center line nor at the slot center li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oling effectiveness measured with thermocouples are lower than those with liquid crystal. In addition, the transient experiments using narrowband liquid crystal can eliminate the higher errors of Nusselt numbers in measurements with thermocouples at the slot outlet.  相似文献   
884.
发散孔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燃烧室内开有发散孔的纵向波纹隔热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隔热屏的四种结构参数开孔率、波纹板高度、孔径和冷却通道高度的改变对隔热屏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气膜孔出流总量相同的情况下,3%开孔率比6%开孔率的隔热屏平均冷却效率较高;波纹板高度对隔热屏冷却效果影响较大,波纹板无量纲高度为1%比波纹板无量纲高度为2%和3.33%的隔热屏平均冷却效率高;孔径和冷却通道高度的改变对隔热屏冷却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85.
孟光 《航空学报》1990,11(7):333-340
 本文分析了柔性转子—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稳态及双稳态响应的稳定性和系统通过双稳区时的升、降速特性。研究表明:系统的稳态响应有两个不稳定区。不平衡参数越大,轴承参数及外阻尼率越小,越容易引起不稳定。质量比越大,刚度比越小,产生不稳定的门坎转速越低。判别得出的稳态圆响应的不稳定性有许多是由于系统的非协调响应引起的。此外,只有当初角速度在双稳区之前,系统加速通过双稳区时才可能引起双稳态跳跃。双稳态中的小解具有比大解更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6.
为了理解BCC金属的塑性流动特征并研究其本构关系,本文对多晶Ta、V、Nb及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65和DH-36在温度从77K到1000K,应变率从0.001/s到8000/s,真实塑性应变超过35%的塑性流动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试验结果,对塑性流动本构模型进行了推导。得出:(1)合金钢HSLA-65和DH-36与多晶金属Ta、V、Nb具有类似的塑性变形特征;(2)BCC金属的塑性流动应力对应变率和温度非常敏感,但加载历史对流动应力影响较小,即演化后的微观结构组织其流动应力并不变化;(3)在低应变率下出现的动态应变时效现象随应变率的增加,时效温度区将移至更高区域;(4)基于位错运动学和动力学,结合系统试验结果,所推导的基于物理概念本构模型通式,在很宽温度很宽应变率范围内能较好的预测BCC金属的塑性流动应力。  相似文献   
887.
以液膜冷却结合辐射冷却的液体姿控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体化计算模型分析传热,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给定温度条件的热结构进行了耦合分析,最后讨论了推力室在外压作用及温度载荷条件下结构的屈曲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参考的试验结果接近,最高温度误差为3.67%,说明该一体化计算传热模型的有效性.考虑热载荷作用得到的屈曲载荷值较...  相似文献   
888.
高转速下轴承腔内壁油膜流动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国外已有试验工作,提出描述轴承腔壁面油膜运动的分析模型,并进行若干工况条件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承腔中油膜流动具有累积特点,表现出在排出口之间油膜厚度逐渐增大;旋转件转速的增加减小了壁面油膜厚度,但却提高了油膜平均速度;随着入口滑油流量的增加,壁面油膜厚度和平均速度都随之增加.理论分析及其与试验工作的比较都表明,提出的基于试验研究预测轴承腔中油膜运动物理状态的方法,对于在有限试验条件下研究轴承腔中壁面油膜运动机理、继而开展轴承腔内传热分析和润滑分析,是有价值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89.
旋转状态下孔排构型气膜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徐国强 《航空学报》2010,31(8):1524-1537
 通过对旋转状态下带有孔排构型平板叶片模型表面的气膜冷却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吹风比、旋转数、主流雷诺数和密度比情况下气膜孔下游流向位置上绝热效率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于评价气膜冷却效果优劣的无量纲参数——有效覆盖率(EAR)。实验采用空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冷却工质,利用热色液晶测温(TLC)技术对测试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并通过旋转拍照系统对液晶图片进行即时采集。研究结果表明,吹风比对旋转状态下二次流的流动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吹风比的增大,二次流经历了附壁流动、分离流动和分离再附壁流动3种形态。当旋转数增大时,吸力面和压力面上的绝热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压力面上整体绝热效率要高于吸力面对应值。主流雷诺数的增大导致壁面绝热效率出现降低趋势,但整体冷却效果变化不大;冷气对主流密度比的增大则有助于壁面冷却效果的改善。此外,EAR可以对不同工况下的壁面气膜冷却效果进行量化比较和评判,因而极具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90.
冲击加气膜组合式换热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瞬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弦中区所采用的双层腔冷却结构的换热特性,讨论了冲击孔与气膜孔的相对位置和射流进口雷诺数对冲击板表面换热效果的影响,分别对2个试验模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综合分析表明,模型的换热特性由2个换热因素控制,即冲击换热作用和气膜孔抽吸换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