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12篇
航空   793篇
航天技术   295篇
综合类   109篇
航天   4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导弹置于敌方雷达下概率最小的飞行路径问题。分析了导弹飞行路径的全局最优解,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导了导弹的最优路径、最优路径的长度及所消耗能量最小的数学模型。最优路径的数学模型与三叶Rose函数相近,建立了此最优解与Rose函数的关联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由此算法得到的导弹的飞行航迹能尽量绕过敌方的雷达威胁,有效地提高了导弹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992.
张晓辉  刘莉  戴月领 《航空学报》2019,40(7):222793-222793
开展了燃料电池/锂电池(简称燃锂)混合动力无人机的能源管理与飞行状态耦合研究。综合顶层飞行任务规划与底层能源系统管理,以动力系统模型为耦合点联立能源系统与无人机运动方程,建立能源状态与运动状态耦合模型。针对燃锂混合最紧密的爬升过程,以迎角、转速和燃料电池的放电功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了燃料消耗最小的能源管理与航迹规划耦合最优控制问题,研究不同爬升高度对最优控制过程的影响,并与模糊控制能源管理策略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大功率短时爬升和小功率长时巡航的典型任务特点,建立了燃锂最优混合问题。研究了最优的锂电池容量和燃料电池功率水平的混合量,以及爬升和巡航两阶段最优功率分配和飞行状态,分析了不同巡航目标高度对最优混合量和飞行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能源与航迹耦合的最优控制策略在给出最优功率流分配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兼顾飞行状态控制;对燃锂混合和飞行状态的综合优化可以有效地处理爬升和巡航阶段的能源需求矛盾,在给出最优燃锂混合量和飞行状态的同时,降低整个任务过程的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993.
接触法测量气流温度时会存在辐射误差、导热误差和速度误差,本文针对纵向单屏蔽滞止式温度传感器,从减小这些测温误差出发,对其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对今后此类传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ission analysis of a tether-assisted payload retrieval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The objective is to assess all relevant phases of such a mission in order to allow a comparison with a conventional mission employing a propulsive deorbitation. The controlled tether deployment procedure and the guided return flight of the released re-entry capsule are optimized. A preferable deployment strategy is identified that allows for favorable entry conditions and low flight loads. The optimal deployment trajectories serve as a basis for an optimal dynamic regulator. This approach is extended towards an adaptive concept, wher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re applied to deployment control. For the guidance of the capsule a predictive concept is proposed that is based on the optimal re-entry trajectories identified previously. By applying these concepts, the attainable landing accuracy during return amounts to an average of 5 k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ther system exhibits overall system mass advantage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tether-assisted return mission is a competitive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目标本身辐射的红外能量,实现对运动目标状态的精确测量,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精确制导技术。由于红外干扰及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在制导系统的分析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红外抗干扰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当存在点源目标的干扰时,红外精确制导系统中实现目标识别和信息处理基本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996.
安泽  熊芬芬  梁卓楠 《航空学报》2020,41(5):323606-323606
凸优化由于求解效率高在飞行器轨迹规划和制导中得到广泛研究应用。但是,由于火箭垂直返回制导需要考虑气动力带来的非线性,现有的凸优化求解方法或简单地采取逐次线性化近似凸化最优控制问题,经常出现收敛性问题;或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系列凸化剪裁,虽然改善了收敛性,但不同模型的凸化剪裁方法差别很大,通用性较差。为此,将偏置比例导引与凸优化相结合,用以求解存在落角、落速和推力范围约束的火箭垂直返回定点软着陆制导问题。提出的制导方法将该制导问题分解为法向满足落角与落点约束的偏置比例导引,以及切向满足速度与推力约束的凸优化和滚动时域控制制导。在切向制导中,提出利用三次多项式近似飞行轨迹以方便凸优化求解,并建立剩余飞行时间的估算方法以提供给比例导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导方法能有效满足各种约束,实现火箭精确着陆。与现有的直接采取逐次线性化近似的凸优化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由于将制导进行切向和法向分解,大为简化了凸优化模型,显著提高了求解效率和收敛性。此外,提出的方法无需复杂繁琐的凸化处理,对于一般的推力可控且对末速存在约束的固定终端位置的制导问题皆适用。  相似文献   
997.
按照小型化、高实时性的要求,采用TI公司面向控制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设计并实现了以DSP为处理核心的导引控制器,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和具体的硬件选型及接口设计。重点论述了飞控计算机与导引控制器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并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先叙述了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在我国目前民航飞机上的配备情况,说明了系统在飞机上的余度配置。装有两套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飞机上,为了协调工作,要区分为“主”和“从”系统。分析了“主”“从”系统在工作中的区别以及如何确定“主”或“从”系统的布局,最后说明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某台设备失效,如何使系统重组以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99.
在图像末制导中,要求目标一定要位于摄像机的视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目标有运动出摄像机视场的趋势时,就要及时调整摄像机,使目标回到摄像机视场。摄像机自主调整,跟踪目标的方法在本文中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飞机平衡状态的优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宏良  刘昶 《飞行力学》2001,19(4):15-18,44
分析了飞机定常飞行时平衡状态的基本特性,提出一种平衡状态及平衡面的优化计算方法,并以F-16飞机为模型,对其常规飞行时的平衡状态参数在推力矢量控制下迎角定常飞行时的平衡面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稳定性,在飞机定常飞行的配平计算、用分支突变理论分析大迎角非线性特性时平衡面的计算以及推力矢量控制的分析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