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247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波瓣混合器流场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获得加力燃烧室波瓣混合器内的三维流场,采用带热电偶的五孔探针对波瓣混合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得到了波瓣混合器出口不同截面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波瓣混合器沿流向的热混合效率、总压恢复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波瓣混合器尾缘处会产生一对相互逆转的流向涡,流向涡的产生加强了内、外涵气流的对流混合;越靠近波瓣混合器尾缘,内、外涵掺混能力越强,热混合效率增加速度越快,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也越快.  相似文献   
192.
波瓣帽罩结构和脊线对混合排气系统性能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波瓣帽罩结构和不同脊线形状对混合排气系统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含帽罩结构以及脊线发生变化的4个波瓣混合器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同原始波瓣混合器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帽罩结构能改善波瓣周围的流场,减小由于扩张角过大所导致的边界层分离,从而缩小流动损失;波瓣脊线形状的改变虽然能改变波瓣混合器附近的流场,从而减小流动损失,提高总压回复系数,但与此同时,脊线的改变也会影响主、次流间的混合,降低热混合效率。同原型相比,改变波瓣脊线加入帽罩结构后,研究的波瓣混合器总压恢复系数的最大增幅为1%,而热混合效率的最大降幅却为11%。  相似文献   
193.
盛志强  黄沛霖  姬金祖  王英 《推进技术》2014,35(12):1598-1606
结合现有交变波瓣的特点对基准波瓣喷管进行处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波瓣喷管——剑形深波谷交变波瓣喷管。采用数值方法对基准波瓣喷管、平端面交变波瓣喷管、斜切交变波瓣喷管、剑形深波谷交变波瓣喷管、斜切交变波瓣喷管扇形处理的射流掺混进行模拟,研究了交变波瓣喷管高效掺混的机理。结果表明,交变波瓣喷管除了深、浅波谷之间的尾流区和较小的核心区代替了基准波瓣喷管较大的核心区以外,在侧壁尾流区产生更饱满的流向涡,以及深波谷端次流前锋的刺入或在深波谷端产生流向涡,都对提高掺混效率起重要作用。交变波瓣喷管射流掺混中横向流动程度越大造成的流动损失越大,其关系为初始流向涡量每增加0.1,总压恢复系数将减小0.0001。  相似文献   
194.
研究核反应堆中带有交混器的棒束内流场,对提高整个核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详细地测量了带有交混器的16根燃料棒方形布置的棒束内绝热流动的横向流速及其湍流强度。流体纵向冲刷棒束,棒束内轴向平均流速为2.5m/s,相应的雷诺数为1.42×10~4。燃料棒间距为1.375D,棒与壁面间距为0.77D。测量结果表明,交混器大大加强了棒束间的横向流动。由于交混器的存在,子通道内的主流形成了柱形涡流,涡流的旋转方向与叶片倒向相同。但在燃料棒的间隙中,横向速度发生了转向。中心子通道上的四个交混面上的横向流动满足质量守恒条件。作者还提出了“非均匀交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5.
碳氢燃料流向涡掺混超燃模型燃烧室冷态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超声速燃烧模型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为稳定超燃火焰并提高燃烧速率和效率,取少量的冲压空气进行稳定的亚燃预燃烧,并以之作为超燃室的一个稳定火炬,其高温燃气将吸热型碳氢燃料预先蒸发汽化并部分裂解为短链小分子,最后通过城墙波瓣掺混器形成的流向涡带入超声速主流,以期实现快速高效的超燃燃烧。计算结果表明:首先,城墙波瓣掺混器能够在较小总压损失下得到显著掺混效果;其次,本文从气动结构的角度专门探究了亚/超燃接力阶段较低的隔离段进口马赫数存在热堵塞的可能性,发现较难适宜超燃启动点火。  相似文献   
196.
带冷气掺混的涡轮级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带冷气掺混的涡轮级流场的数值模拟 ,利用 Jameson有限体积方法在 H型结构化网格上求解 Reynolds平均 Navier-Stokes方程组。根据混合平面假设实现涡轮级 (导向叶片 /转子 )动静流场的联算。采用一维等熵流动模型求解冷却气体在冷却孔出口的流动参数 ,并通过在边界注入相应的通量引入冷却气体对主流流场的影响。通过对典型算例计算 ,获得与实验吻合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基于此 ,本文对亚音速和跨音速两组涡轮级的带冷气掺混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粘流流场和换热分析 ,获得了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7.
涡轮叶片型面气膜冷却效率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并发展了以低雷诺数k ε紊流模型为基础的气膜冷却效率计算方法,将前人针对平板气膜冷却提出的掺混模型推广应用于涡轮叶片型面。计算结果表明,导向叶片型面存在四个典型区域,每个区域自气膜孔喷出的冷气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不同,对于四个典型区域分别建立质量喷出率φ和三维掺混系数γ两个经验参数随冷气吹风比变化的规律,并用所得的规律计算叶片上单排气膜孔下游的冷却效率,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8.
本文在二元试验燃烧室上,对四种掺混孔设计方案作了燃烧室出口径向平均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试验时燃烧室进口不加温,温升范围280°~570℃,燃烧室出口为常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掺混孔设计方案,对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同时建立了预估燃气涡输发动机主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的半经验半分析模型。该模型能够由第一次试验得到的出口温度分布,推算出燃烧室掺混区设计修改后或工作状态改变后,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曲线的变化。模型计算结果和从二元试验燃烧室出口测得的平均径向温度分布非常吻合,为调试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提供了定量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199.
对双层壁扩压器与波瓣喷管组合的三股气流的引射混合进行了流场温度场的数值计算。计算域划分为各子域 ,通过求解拉普拉斯方程 ,分别生成三维贴体曲线坐标网格 ,边界网格加密且波瓣处正交 ,各子域组合成整个网格。为避免因波瓣造成的网格强烈的非正交而引起解的发散 ,本文采用了同位网格 SIMPLEC计算方法和Chen-Kim修正的 k-ε湍流模型。固体区域采用大粘性解决流固耦合 ,还结合了线性欠松弛和拟瞬态欠松弛。结果证明 :双层壁间有外界冷气流被引射进入 ,形成壁面的冷却气流 ,相对单层壁扩压器 ,双层壁扩压器的壁面温度明显降低。对于小扩压角 ( 0~ 5°) ,随着扩压角的增大 ,壁面平均温度降低 ;但当扩压角较大时 ( 5~ 1 0°) ,壁面平均温度则增加  相似文献   
200.
王掩刚  刘波  曹志鹏 《推进技术》2002,23(3):223-225
应用有效的冷气喷射模型,结合涡轮叶栅三维流场计算程序,对叶片尾缘对开缝喷气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栅后速度场、总压场以及气流角分布角度,研究了射流与主流的掺混及干扰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对开缝喷气的涡轮叶栅,在尾缘附近射流与尾迹的掺混占主导地位,经过一段距离后,尾迹与主流的掺混起主要作用,而且后缘对开缝喷气对尾迹的流动结构及漂移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