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02篇
航空   219篇
航天技术   300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7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康国华  金晨迪  郭玉洁  乔思元 《宇航学报》2019,40(11):1322-1331
利用模型预测算法先预测控制结果后控制的类人行为特点,借助深度学习在多参数寻优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满足航天工程低硬件需求,实现组合航天器多场景下姿态控制律的重构。该算法首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将组合航天器从初始状态控制到预期状态,然后将控制过程中状态量用于3层3核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训练完成后,用该卷积神经网络代替模型预测对组合航天器进行控制,从而降低计算资源需求。仿真校验表明:该算法可预测5个控制周期内的控制参数,相比传统模型预测算法所需硬件计算时间降低约5倍,在一般硬件环境下30 s内即可完成各场景下的组合航天器姿态控制,控制精度在10 -4 量级。  相似文献   
42.
把对航天器安全的威胁分为硬和软两大类,分析了对航天器产生威胁的类别,以及为保证航天器安全而需要采取的措施。介绍了研究的内容,需要建设的空间信息对抗系统和空间信息探测网。  相似文献   
43.
基于椭圆空腔虚拟势场的航天器集群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天器集群由多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近距离飞行,进行信息交换,并相互协同共同完成空间任务。航天器集群作为智能集群在空间领域的表现形式,是智能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空间科学研究机构提出了多个航天器集群的研究计划,如 ANTS计划、APIES计划等。文章以在小行星带探测航天器集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航天器集群的自组织控制方法,利用虚拟势场力使得与这个参考航天器构成最大距离可控的空间构型,从而保 证了航天器集群中的所有航天器共同构成松散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44.
与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相比,天基观测系统具有监视范围广,不受国界限制,观测精度高等优点,是未来空间目标观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天基观测航天器工作时,相机转台的运动,太阳能帆板挠性部件的弹性振动与航天器的姿态运动相互影响,构成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控制方案无法实现对这类天基观测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控制。文章针对某一空间观测航天器的任务要求,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前馈补偿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姿态角控制精度小于 0.06°,姿态角速度精度小于 0.03(°)/s,达到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5.
46.
基于地外天体起飞的真空羽流导流技术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舒燕  张旭辉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6):1266-1274
针对着航天器发动机羽流导流问题,基于工程经验提出了四种典型导流装置型面(包含内凹槽形式和导流锥形式等),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罗(CFD/DSMC)耦合方法,对起飞过程中羽流导流带来的气动力和气动热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不同导流装置情况下羽流场激波、航天器表面压强和热流密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四种导流装置的导流效果评价。最后以导流锥形式开展试验,对仿真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羽流导流并没有导致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综合考虑航天器羽流和发动机安全性,大导流锥导流的方案最优;在导流锥附近的激波位置及形态和仿真一致,仿真与试验的变化趋势一致,仿真算法可信,数据规律可以作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7.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对导航系统的精度、自主性、实时性等综合性能需求越来越高。天文光谱测速导航作为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自主导航技术,具有直接获取航天器速度信息且实时性好、测速精度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梳理近年来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的特点,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若干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技术应用组合。基于当前航天任务的需求和研究的难点,结合国内外技术趋势和我国实际工程需求,指出了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内容。天文光谱测速导航为我国航天探测工程任务导航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技术途径,对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技术的持续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航天领域导航技术的发展,提升天文导航理论研究能力和工程研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8.
Time-dependent cosmic ray modulation is calculated over multiple solar cycles using our well established two-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modulation model.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Voyager 1, Ulysses and IMP cosmic ray observations to establish compatibility. A time-dependence in the diffusion and drift coefficients, implicitly contained in recent expressions derived by , ,  and ,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smic ray modulation model. This results in calculations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on a global scale over consecutive solar cycles. This approach compares well to the successful compound approach of Ferreira and Potgieter (2004). For both these approaches the magnetic field magnitude, variance of the field and current sheet tilt angle values observed at Earth are transported time-dependently into the outer heliosphere. However, when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observations for extreme solar maximum, the computed step-like modulation is not as pronounced as observed. This indicates that some additional merging of these structures into more pronounced modulation barriers along the way is needed.  相似文献   
49.
海南文昌发射场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气候条件以及由天津到海南长距离的海上运输给航天器电子设备的三防性能带来了挑战。文章首先对运输过程中高湿、盐雾和霉菌对航天器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航天器电子设备的三防工艺及运输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三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为了给载人航天器乘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将众多空气环境参数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文章结合载人航天器专业知识,基于Modelica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环热控系统仿真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温湿度控制风机取不同转速时,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参数随乘员代谢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温湿度控制风机转速越大,空气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乘员代谢水平变化对空气环境参数有显著影响,通过调节系统运行参数可将各空气参数有效控制在指标范围内。舱体温度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舱体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且相互影响,不可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