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航空   651篇
航天技术   122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提高低速风洞的最大风速,根本的措施是设计高转速大功率的风扇系统。风扇系统的设计首先在于有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法,选择高升阻比的风扇翼型,根据需要恰当地确定设计工况点,合理选择桨叶和反扭导流片的各个参数,如桨毂比、实度、升力系数和圆弧角等。设计中针对已经设计的外形,进行性能计算,可以迅速鉴别设计的优劣,检查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节约研制成本和缩短周期。  相似文献   
52.
Future piloted missions to explore asteroids, Mars, and other targets beyond the Moon will experience strict limitations 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in space and control centers on Earth. These limitations will require crews to operate with greater autonomy than any past space mission has demonstrated. The Antarctic Search for Meteorites (ANSMET) project, which regularly sends small teams of researchers to remote parts of the southern continent, resembles a space mission in many ways but does not rely upon a control center. It provides a useful crew autonomy model for planners of future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In contrast to current space missions, ANSMET gives the crew the authority to adjust competing work priorities, task assignments, and daily schedules; allows the crew to be the primary monitor of mission progress; demands greater crew accountability for operational errors; requires the crew to make the most of limited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adopts systems designed for simple operation and failure recovery; and grants the crew a leading role in the selection and stowage of their equipment.  相似文献   
53.
低量值直流电流表检定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叙述了利用XF1b型交、直流精密电表校验装置采用直流补偿法检定低量值直流电流表示值误差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改进线路。同时,按照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的要求对上述方法中所阐述的低量值直流电流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54.
用高分辨的三晶体x—射线衍射仪测量了Zr、Cu金属交替的多层膜的x—射线小角反射谱。用扩展了的Born—wolf光学模型对Zr、Cu多层膜的x—射线小角反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金属多层膜在其生长方向具有超晶格结构。在两层金属膜之间的界面上,由于内扩散,形成了界面交混层,它使x—射线小角反射所产生的高阶Bragg峰的强度减弱。由于两种金属膜的晶格不匹配,使高阶Bragg峰加宽。界面的粗糙度可用来模拟x—射线小角反射曲线的阻尼振荡效应。  相似文献   
55.
基于左手材料的翼面隐身结构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含乐  祝小平  周洲  任武 《航空学报》2014,35(12):3331-3340
翼面隐身结构能同时满足飞行器机翼气动、结构和隐身的要求,但在空间有限的机翼中应用时,由于结构特点使其隐身效果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传统隐身结构中加入左手材料(LHM)进行改进。首先选取一种典型的LHM,从隐身设计角度出发,利用其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后向吸收率,对其电磁特性进行研究。然后根据LHM的电磁特性,将其应用于翼面隐身结构,在相同的RCS减缩效果下,应用LHM可有效降低隐身结构体积。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隐身效果,提出一种夹芯型LHM翼面隐身结构,并对该隐身结构中的结构参数利用代理模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较金属翼面段RCS降低了15dB以上,较相同结构的翼面隐身结构RCS降低了10dB以上。  相似文献   
56.
不同台阶高度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点火熄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设计了一种贫油燃烧中心分级燃烧室,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台阶高度对点火熄火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只有预燃级喷嘴供油工作,在常温常压、常温低压条件下进行了贫油点火试验,在常温常压、加温常压下进行了贫油熄火试验.结果表明:台阶高度越大,贫油点火边界越宽,同时贫油熄火边界越宽;进口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改善贫油熄火性能,并缩小3种方案贫油熄火油气比的差距,在320~570K的进口温度范围内,贫油熄火油气比的最大差距由40%减小到13%;3种方案都具有较好的常温负压点火性能,且在0.5%~1.5%的火焰筒进出口总压降下,贫油点火油气比差异不大,最大相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高清视频编码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一款高性能的视频编码ASIC芯片FH8735,然后通过对视频编码设备整体框架的设计介绍,引入了视频编码设备的硬件原理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方案,硬件设计方案以不同输入视频格式的种类为章节详细叙述了几种常用视频编码的原理设计,软件设计方案从软件架构和软件流程上对视频编码设备软件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ASIC芯片以其独有的优势使得视频编码设备设计越来越简单、功能越来越强大、性能越来越可靠。  相似文献   
58.
脉冲雷达凝视模式是一种探测低轨小碎片的重要方式,其中低轨碎片与雷达的径向运动关系是碎片统计分析的基础.为推算碎片相对雷达的运动特征,基于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先利用雷达测站信息,得到可见碎片在地惯坐标系下的轨道信息;再逆向将目标不同时刻的位置转换至测站坐标系下,得到目标的径向运动特征.在不同要素(雷达波束指向、雷达仰角、测站纬度、目标距离)下,仿真及对比分析了各个参数对速度模糊度、雷达可见性等的影响,得出在凝视模式下目标相对雷达近似做径向匀加速运动,这为后续试验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
无人直升机悬停低速段的不确定性仿真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人直升机控制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无人直升机进行建模,并对飞行中产生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仿真验证.目前,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描述是在非线性的环境中加入一些简单的扰动,然而能够确切地描述无人直升机动态特性的非线性模型在MATLAB中很难搭建.为此,文章从工程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在无人直升机线性模型组的基础上进行不确定性仿真验证的方法,从物理特性的角度描述无人直升机在悬停低速飞行时的对象特性不确定性,选择不确定或扰动因子;在MATLAB中建立了仿真模型,进行了无人直升机悬停低速段不确定性的验证.此方法简单、快速,并且能正确地反应无人直升机悬停低速段的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风洞增设风工程试验段的方案选择、结构设计。这个试验段长14.5m、宽4m、高2.2m,不改动原风洞结构、装拆方便,可较好地模拟大气边界层、并已成功地应用于风工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