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航空   498篇
航天技术   140篇
综合类   151篇
航天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析了一般高速数据总线网络优先权方案的特性,建立了一般HSDB网络多优先权的平均吞吐量模型,导出了不同优先权的平均吞吐量解析表达式,并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由得到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82.
本文在二次加速度插值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响应分析的双θ法及加权平均法。这两个方法,加速度的截断误差(精度)是O(△t~(3)),是无条件稳定的,有较好的人工阻尼性质,没有超越现象。比现有的逐步积分法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83.
考虑真实气体效应的一维非定常平衡流的随机选取法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一种近似随机选取法,计算一维非定常的高温平衡流动。采用稀疏激波替代等熵稀疏波,选用拟合经验方程计算高温热力学性质,并利用切割迭代方法加快收敛,从而计算大为简化,并有很好精度。  相似文献   
84.
本文运用非平衡态热力学中最小熵增原理,分析了层流和湍流流动在接近热力学平衡定态时的特性。特别是在湍流流动中,舍弃了以往一些经验性的假设,指出流动处于局部机械平衡时可由最小熵增原理导出速度和温度分布。反之亦揭示了充分发展的湍流遵循最小熵增原理的这一机理。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特点及其非局域热平衡状态的辐射传输计算方法。利用战略高高度辐亮度代码SHARC(Strategic high-altitude radiance code),计算了3—5 μm波段不同观测条件、光学现象及大气环境下的临近空间大气背景辐射。分析结果表明:临近空间中波红外辐射随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强,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弱;在38 km及75 km附近,临边背景辐射存在极大值;纬度越高,临边背景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越明显。OH夜气辉和极光对背景辐射有重要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6.
刘景源 《宇航学报》2018,39(8):935-942
应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将对流传热的场协同原理从不可压缩流动推广至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动中。结果表明,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层流与湍流的热流密度取决于流动的当地单位体积的动量与单位质量总焓梯度的协同。用当地单位体积的动量与单位质量总焓梯度的协同研究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动的壁面传热问题,对层流流动下的对流传热,不但计及了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的密度变化对热流密度的影响,而且包括了静焓梯度、压力梯度、边界层内的分子黏性剪切效应对热流密度的作用;对湍流问题,除了上述层流流动各项对热流密度的影响外,还计及了雷诺剪切应力对热流密度的作用。考虑到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静焓的定义,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层流及湍流的场协同同时计及所有组分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及电子能等梯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7.
We have studied the time delay of ionospheric storms to geomagnetic storms at a low latitude station Taoyuan (25.02°N, 121.21°E), Taiwan using the Dst and TEC data during 126 geomagnetic storms from the year 2002 to 2014. In addition to the known local time dependence of the time delay,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time delay has significant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explain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onospheric TEC. The data also show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me delay and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storms. As for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the time del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 delay of positive storms and the solar activity, whereas the time delay of negative storms has weakly negative dependence on the solar activity,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41. Especiall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xtreme events: pre-storm response events and long-time delay events. All of the pre-storm respons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15–20 LT, manifesting the Equator Ionospheric Anomaly (EIA) feature at Taoyuan. Moreover,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pre-storm response events suggest the storm sudden commencement (SSC) and weak geomagnetic disturbance before the main phase onset (MPO) of magnetic storms are two main possible causes of the pre-storm response events. By analyzing the geomagnetic indices during the events with long-time delay, we infer that this kind of events may not be caused by magnetic storms, and they might belong to ionospheric Q-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88.
In this study, a theoretic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shock relations coupled with chemical equilibrium. Not only shock waves in dissociated flows but also detonation waves in combustive mixtures can be solved. The global iterative solving process is specially designed to mimic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 in reactive shock waves to ensure good stability and fast convergence in the proposed method. Within each global step, the single-variable equations of normal and oblique shock relatio...  相似文献   
89.
    
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失效模式。损伤力学将裂纹萌生视为渐进损伤过程,通过损伤演化方程描述并进行寿命预估。但损伤演化方程中的参数需要根据标准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此过程通常需要多参数联合拟合,运算复杂,计算量大,物理意义不明确。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基于损伤力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演化方程参数确定方法,即根据损伤演化方程的性质,结合S-N曲线的特质,通过数学方法提出一种单一参数确定损伤演化方程的单参数方法。本文方法规避了多参数同时拟合的缺点,提高了计算速度计算精度,为工程分析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0.
李鹏飞  雷凡培  王凯  周立新 《航空学报》2018,39(3):121764-121764
采用真实流体模型描述高压下流体热物理性质的非理想性,并采用状态方程(EoS)法计算多组分高压气-液相平衡及环境气体溶解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亚临界和超临界两种不同机制的瞬态液滴高压蒸发模型。针对中国新一代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详细研究了煤油液滴在超临界环境下的高压蒸发特性及各因素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压环境会显著加快液滴温升速率,但弱超临界环境下仍然为相平衡控制的亚临界蒸发状态;只有强超临界环境下才较容易发生扩散控制的超临界蒸发状态。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忽略气相溶解性将导致液滴蒸发速率明显偏小。针对弱超临界环境,温度升高会使液滴蒸发速率单调增加;压力升高则在低温下降低蒸发速率,而在高温下加快蒸发速率。针对强超临界环境,温度升高只提升初始亚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而超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与环境温度无关;压力升高则同样会提升初始亚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但会降低超临界蒸发阶段的蒸发速率,此时的总蒸发寿命随压力升高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