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01篇 |
免费 | 1128篇 |
国内免费 | 131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774篇 |
航天技术 | 1339篇 |
综合类 | 779篇 |
航天 | 10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224篇 |
2021年 | 299篇 |
2020年 | 304篇 |
2019年 | 331篇 |
2018年 | 312篇 |
2017年 | 331篇 |
2016年 | 394篇 |
2015年 | 347篇 |
2014年 | 438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425篇 |
2011年 | 446篇 |
2010年 | 358篇 |
2009年 | 381篇 |
2008年 | 331篇 |
2007年 | 357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根据HSK工具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机理建立了HSK工具系统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工具系统刚度的主要因素和载荷与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出HSK工具系统刚度变化的基本规律,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估工具系统的性能不仅要考虑工具系统的静刚度,而且要进一步考虑工具系统的动刚度.最后,给出了HSK工具系统型号的选择原则,并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综述。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天运载器重复使用的需求也日益剧增,具备可复用的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也一直是航天工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制导与控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回顾了全球范围内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进展,随后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发展途径进行分类和分析,并从垂直起飞垂直着陆(VTVL)、垂直起飞水平着陆(VTHL)、水平起飞水平着陆(HTHL)等3个方面对制导与控制的需求进行了梳理。针对不同的起降模式,详细构建了完整的制导与控制模型、约束与目标函数,从而对比在不同场景下制导与控制的特点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在VTVL、VTHL、HTHL 3种工作方式下制导与控制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对。最后对本领域当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对推动重复使用运载器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将基于单循环方法的可靠性分析(SLBRA)与多学科可行(MDF)设计优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RBMDO)方法.在优化过程中使用Kriging近似模型以不断提高模型精度,解决了MDF方法反复进行多学科分析、计算量较大的问题.该方法在可靠性分析过程中避免了优化迭代,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以涡轮叶片的设计优化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传统双循环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结果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与双循环方法相比,优化效率明显提高,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旁置式的大型齿轮测量装置,分析了影响该装置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特性,给出了一种处理多因素耦合影响的灰色动态预报方法.首先,基于测量装置特性,对影响齿形误差测量精度的误差源进行分析和标定,计算出各误差源的灵敏度系数;然后对测得的有限误差数据进行再抽样及灰色生成,分别计算出在每次测量中各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作用大小,之后按照误差合成方法生成误差源耦合作用结果;最后,通过在测量结果中去除耦合作用进而提高大型齿轮齿形误差测量精度.与测量精度为0.5μm的三坐标测量机进行对比测量,结果表明所提出测量装置能满足3级精度以上的大型齿轮齿形误差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分析高职教育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培养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并构建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体系和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Daan Stevenson Hanspeter Schaub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3
The use of electrostatic (Coulomb) actuation for formation flying is attractive because non-renewable fuel reserves are not depleted and plume impingement issues are avoided. Prior analytical electrostatic force models used for Coulomb formations assume spherical spacecraft shapes, which include mutual capacitance and induced effects. However, this framework does not capture any orientation-dependent forces or torques on generic spacecraft geometries encountered during very close operations and docking scenarios. The Multi-Sphere Method (MSM) uses a collection of finite spheres to represent a complex shape and analytically approximate the Coulomb interaction with other charged bodie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is used as a truth model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phere locations and radii. The model is robust to varying system parameters such as prescribed voltages and external shape size. Using the MSM, faster-than-realtime electrostatic simulation of six degree of freedom relative spacecraft motion is feasible,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obust relativ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ontrol algorithms in local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applications. To demonstrate this ability, the rotation of a cylindrical craft in deep space is simulated, while charge control from a neighboring spacecraft is used to de-spin the object. Using a 1 m diameter craft separated by 10 m from a 3 by 1 m cylindrical craft in deep space, a 2 °/s initial rotation rate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cylinder within 3 days, using electric potentials up to 30 kV. 相似文献
19.
永磁行星齿轮和同轴永磁齿轮是两类具有不同拓扑结构和运行原理的磁力齿轮,采用定量设计比较法设计了具有相同有效体积和永磁体用量的上述两类磁齿轮,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二者的转矩传递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永磁行星齿轮较同轴永磁齿轮有更高的转矩密度和更低的转矩脉动。此外,由于永磁行星齿轮具有更加灵活的运行模式,并且能实现功率分流,使其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加工了一台永磁行星齿轮样机,并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拓扑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模型振动对风洞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于修正风洞实验数据和加深空气动力学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κ-ω的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在时间域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研究了模型振动在不同迎角下流场和气动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模型振动在小迎角条件下对气动力测量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大迎角存在一定分离的条件下,可以引起分离涡的非线性演化,导致气动力平均值的改变,从而引起风洞气动力测量值的分散性。结论从物理机理上解释了大迎角风洞实验的重复性和数据分散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