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前整星电缆网在星上的导通绝缘测试都是通过测试人员手工进行逐点测试的;而整星电缆网接点很多,手工测试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测试效率,针对目前星上电缆网接点表的格式,研制了整星低频电缆网自动测试仪,实现了电缆网导通绝缘状态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32.
王曼  杨家勇  何二锋  涂冰 《航空学报》2016,37(Z1):53-58
高温合金前缘热防护结构由高温合金蜂窝和隔热毡、连接件构成,同时具有承载和隔热作用,易于拆卸和维修,具有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高温合金前缘热防护结构隔热性能和承载能力,对前缘结构进行设计。高温合金蜂窝隔热效果良好,并可以承受1 200℃高温。隔热毡所用的隔热材料在高温试验下保持良好的隔热效果,验证了本文传热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建立了传热迭代分析算例,确认结构各项参数满足某型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热环境和承载使用要求,完成了前缘结构隔热一体化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客机隔热隔声棉点火特性与产烟毒性,使用相关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点火持续时间和辐射板温度均对隔热隔声棉点火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点火持续时间越长,火焰沿Y轴蔓延距离越大,点火15 s时,明火附近区域的隔热隔声棉出现被烧穿现象,但烧穿面积不大。火焰沿Y轴蔓延距离增长速率却随点火持续时间的增大而减小,验证了隔热隔声棉的隔热效果。辐射板温度在700~820 ℃范围内越大,火焰沿Y轴蔓延距离的增幅就越小,说明热辐射对样品燃烧的促进作用比明火火源的加热作用小很多。当样品质量为75 g时生成的一氧化碳(CO)毒气体积分数达到0.041%,该值已经对人体构成威胁,而样品质量在5~75 g范围内越大,燃烧产生的CO毒气体积分数便越大。研究结果对认识客机隔热隔声棉燃烧点火特性和产物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低空环境中多层隔热组件的破坏机理研究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国内外航天器110km以上高度的常规抛罩,设定卫星在67km低空环境下抛罩,针对此情况下主动段气流对星外多层隔热组件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多层隔热组件的破坏是剪切力和材料鼓胀力的综合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和风洞冲刷试验,确定了星外多层隔热组件的防护方案,并且已经经过在轨飞行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5.
纳卫星散热面与隔热层的联合设计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卫星的被动热控系统对卫星舱内的温度控制及其有效载荷的可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散热面与隔热层设计是被动热控设计的两大关键环节.在对其进行传热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纳卫星散热面面积及隔热层厚度的联合设计模型和求解算法,阐述了应用这一联合设计模型与算法的具体流程,并以一太阳同步轨道纳米卫星为例,在客观分析其轨道热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散热面面积和隔热层厚度进行了设计计算、结果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出了各设计参数间的制约关系,设计结果的分析及仿真验证表明:采用散热面和隔热层的联合设计可以得到较好的被动热控效果,这一联合设计模型与算法为纳卫星的被动热控系统设计提供了简便的设计计算模型和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36.
冲压空气涡轮泵的温控节流孔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压空气涡轮(RAT)泵将涡轮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用以操控飞机舵面,其快速起动是飞机安全的最后保证。长时间处于低温大气环境,液压油的高黏性阻碍了液压泵的快速起动,将飞机主液压系统的高压油液引入RAT泵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以RAT泵为研究对象,探究RAT泵的最小温控节流孔计算方法。首先,阐述RAT泵待机状态下通过温控节流孔保温原理,提出温控节流孔的孔径计算方法;其次,建立RAT泵热力学模型,推导温控节流孔的孔径计算公式;然后,基于MATLAB平台搭建RAT泵温控系统热力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计算,由仿真结果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温控节流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且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7.
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隔热陶瓷涂层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晓光  耿瑞  熊昌炳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183-188,221
针对涡轮导向器叶片和转子叶片隔热陶瓷涂层的结构体系及喷涂工艺技术发展,等离子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涂层优缺点,涂层失效机理、涂层界面强度特性分析及寿命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国内隔热涂层研究的现状及所做的初步研究工作,对我国隔热陶瓷涂层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8.
空间电子产品电绝缘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电子产品的电绝缘性能构成了航天器电信号传输和作用的边界,需要在航天器的研制流程中进行试验验证。文章针对部件级以上电绝缘试验选择和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环境及效应分析入手,介绍了电绝缘试验项目的选择原则、试验参数的裁剪方法,分类给出了不同的电绝缘试验系统,并就放电测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设计和工艺工程师规划和实施电绝缘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基于辐射传递求解的改进二流近似和全局智能优化的遗传算法,结合材料的法向-半球反射率和透过率,构建了纳米隔热材料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辨识模型。采用文献中报道的两种玻璃的辐射物性参数数据数值验证了辨识方法的可靠性。实验测量了纳米隔热材料法向-半球透过率和反射率数据,辨识获得材料在0.4~7.0 μm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研究表明:(1)构建的辨识方法能准确辨识材料的吸收和散射系数;(2)在0.4~7.0 μm内,材料的吸收系数介于70~3 900 m-1,散射系数在180~3 000 m-1之间,不同波长下数值差异大,呈现强烈的光谱选择性;(3)在2.5 μm以下材料内散射所占份额较大,在2.5 μm以上吸收明显占优,整体上呈现出强吸收、弱散射特征。  相似文献   
140.
文章基于电磁监测卫星的空间等离子体表面带电环境和等电位要求,对卫星多层隔热组件表面等电位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给出多层隔热组件制作、安装、接地、检测和保护工艺方法,从而满足整星表面的电位差在±2 V以内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