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697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57篇
航天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201.
现在和未来的作战飞行器,推进系统对于飞机的费用、质量、体积、生存力、性能和总体外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设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高隐身、超短型进气道的设计目标,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提供了一种途径来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对进气道主动气流控制的方法和效果、气流控制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2.
可变内收缩比侧压式进气道自起动性能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瑾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07,28(3):278-281,321
为了寻求一种实现进气道自起动的方法,在数值模拟结果的前提下,开展了可移动唇口板的侧压式进气道自起动特性风洞实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侧压式进气道唇口板逐级后移和前伸过程中,存在起动迟滞现象。通过移动唇口板减小内收缩比,侧压式进气道能够实现自起动。实验结果表明:在来流Ma3.85条件下,唇口板后移时,该模型侧压式进气道自起动内收缩比在1.24至1.28之间,对于已起动的侧压式进气道,唇口板前伸到内收缩比为Ric=1.33,该进气道仍起动。  相似文献   
203.
Busemann进气道风洞实验及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波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06,27(1):58-60,96
为了获得Busemann进气道的流场特性和总体性能,利用内锥形流场生成了设计马赫数为5.3,收缩比为8的具有乘波构形的Busemann进气道,对该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Ma为5.3的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分析了进气道的压缩特性和乘波特性,获得了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58,出口马赫数1.4,总压恢复0.217,增压比37.6。  相似文献   
204.
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化成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6,27(5):390-393,398
1引言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必然要经历低马赫数飞行过程,因此高超声速进气道同样要面临低马赫数下的不起动问题,那么进气道一旦进入不起动,如何才能再起动?再起动的特征是怎样的呢?常规内压式进气道再起动过程中存在迟滞回路现象,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再起动过程是否也有相似的现  相似文献   
205.
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反压引起不起动计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6,27(5):431-435
1引言隔离段是高超声速进气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气动热力缓冲段。隔离段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下游燃烧室的反压变化而不影响上游进气道的流态,避免进气道出现不起动。隔离段应在承受反压变化的同时不破坏上游进气道流场,组织好隔离段内所形成的激波串,高  相似文献   
206.
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气道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LU-SGS隐式推进方法及ROE的通量差分分裂格式,结合带非线性限量因子的MUSCL插值方法编写了雷诺平均的三维N-S方程的数值求解程序,并供助该流场计算程序研究了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在未经流场控制情况下的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M=1.9,H=11Km)。计算结果表明:所编制的流场计算程序能够准确快速地求解三维粘性流场,并对流场间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所研究的进气道即使在未经流场控制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这体现了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高的优点,但由于流场中存在分离流动,应采取抽吸附面层等流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7.
TC2M钛合金薄板圆孑L翻边试验特异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钛合金以其良好的性能成为现代飞行器的重要材料,但其成形工艺性能较差,因此,对其进行翻边成形性能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室温下采用厚度为0.8mm、中心有预制孔的TC2M圆板坯料进行了钛合金薄板圆孔翻边成形试验,试验中发现翻边试件卸载时发生突缘平面翘曲、翻边孔口部椭圆化、口部收缩等现象。文中对这些特异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给出了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8.
用矢通量分裂法,采用MacCormack二步格式,对DCR(DualCombus-torRamjet,简称DCR)进气分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提供了全场清晰的波系结构和物理信息,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可以有效地控制结尾激波的位置,从而改变亚燃室内回流区的大小,对组织亚燃室燃烧和火焰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9.
喉道参数对埋入式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喉道设计参数对埋入式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低速下模型处于 0°攻角 ,0°侧滑及 4°侧滑时喉道位置和喉道面积比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面积比合适的喉道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埋入式进气道的效率 ,降低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本文的研究为埋入式进气道喉道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10.
张红军  朱志斌  尚庆  刘智勇  沈清 《航空学报》2019,40(10):122930-122930
为促进锯齿形转捩片在高超声速进气道中的应用,以地面风洞条件下的二元进气道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大涡模拟方法对锯齿形转捩片在三级压缩楔面上触发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开展了研究。数值方法基于隐式亚格子模型,空间离散采用高精度通量限制型紧致格式,时间推进采用显式Runge-Kutta方法。数值模拟清晰捕捉到了边界层转捩的空间发展演化过程,并获得了统计平均流场以及流场脉动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转捩片能够有效触发进气道压缩面边界层转捩;通过与等熵压缩面及单楔面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获得了转捩片触发边界层转捩的内在机理,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