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航空   1142篇
航天技术   202篇
综合类   150篇
航天   26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大型空间环模设备热沉管网系统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结合某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建立了复杂热沉管网的计算模型。利用Flowmaster软件,对热沉管网的流动和换热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该大型管网热沉的结构改进提出了意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改进后的热沉管网系统在流量和温度均匀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2.
不锈钢管铜翅片热沉制造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热沉是航天器真空热环境试验设备的重要分系统,提供空间冷黑环境。不锈钢管与铜翅片热沉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热沉结构。文章论述了不锈钢管与铜翅片管板结构加工中的异质金属焊接和一次弯曲成型等一些关键技术,介绍了满足焊接和成型需求的不锈钢管-铜翅片结构设计方式和异质金属焊接可行的一些方法。描述了一次成型设备的设计原理、结构选择、翅片和管板成型方式及电气控制设计,并给出了具体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王建  孙冰  魏玉坤 《火箭推进》2008,34(2):31-36
应用SSTκ-ω湍流模型,对三维粘性掺混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切向入射的超声速氢气膜在不同吹风比和被冷却面上的绝热温比分布,并通过冷却剂分布情况详细研究了其形成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吹风比是决定超声速气膜冷却效果的重要因素,吹风比增大,冷却效果随之提高;不同曲率的曲面上,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不同,凹面上冷却效果最好,这与低速气膜冷却不同;离散孔在被冷却面中心和两侧的冷却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引入一定的侧向倾角使这种差异趋向消失。  相似文献   
994.
四氧化二氮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凝结为固体而对航天发射产生难以预见的影响,本文依据非稳态传热理论对低温环境中不同管径圆柱管道内的四氧化二氮导热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圆柱管道四氧化二氮低温非稳态导热模型,经验证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5.
涡轮叶栅前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前缘上游有单排和双排孔冷却的涡轮导向叶栅端壁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在吹风比1,2,3下获得了当地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端壁冷却和换热规律。结果表明端壁气膜冷却在很大程度上受二次流的影响,冷却效果主要由吹风比决定,低吹风比喷射时,压力面附近的一个三角形区域没有冷气的覆盖,中、高吹风比喷射可以大幅度提高平均冷却效率并使冷气很均匀的覆盖在端壁上,双排孔喷射比单排孔喷射平均效率提高1倍左右。结果还表明尽管冷气喷射使端壁换热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气膜冷却还是能有效的降低端壁的热负荷,其中以中吹风比双排孔喷射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6.
冲击粗糙壁面复合冷却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净玉  常海萍 《航空动力学报》2001,16(4):386-389,393
对有初始横流的冲击粗糙壁面复合冷却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由以往研究可知,影响换热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流动参数和几何参数。本文主要通过实验以了解各种流动参数、几何参数对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结构设计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温下加热/冷却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流动的参与性介质热起始段的辐射与对流耦合换热。采用离散坐标法求解圆柱坐标系下的非线性积分微分辐射传递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辐射与对流的耦合换热能量方程。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壁温及入口温度下,介质导热系数、壁面发射率、介质散射反照率及散射相函数等因素对局部努谢尔数、壁面热流密度及有效加热/冷却长度的影响,并同时采用努谢尔数和壁面热流密度评价了耦合换热中辐射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环路热管稳态建模及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建立了环路热管的稳态模型,并基于能量平衡、压力平衡、质量守恒以及几何约束进行求解,证实了许多相关文献介绍的环路热管稳态运行特性,例如,热沉温度、环境温度等对稳态蒸发温度的影响.对下述问题提出见解:蒸发器的漏热的分析;可变热导区和固定热导区的成因;固定热导区热导的变化;工质充装量和储液器容积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用来加热通过毛细芯的流体的蒸发器漏热分量在热载荷较大时不可忽略;反重力高度和环境对回流液体的加热是可变热导区的成因;大热载荷下,固定热导区热导随热载荷增大而减小,并可能达到临界热载荷,其解决方案在于工质充装量和储液器容积的匹配.   相似文献   
999.
3种转角下旋转U形方通道的局部换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旋转数为0~0.26内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转角对旋转U形方截面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3种通道转角分别为0°,22.5°,45°.通道转角的变化引起了通道内哥氏力二次流的变化,继而导致通道各表面换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通道转角的增大,前缘与后缘之间努塞尔数的差异减小,而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努塞尔数差异增大;在低旋转数下,转角的变化对U形通道换热的影响较小,但高旋转数下,转角的变化对U形通道换热的影响变得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轧制应力分布的铝合金厚板淬火应力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度非线性软件MSC.Marc,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对7075铝合金预拉伸厚板在轧制、淬火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进行数值仿真.文中顺次地仿真出轧制-升温-保温-急冷四个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研究轧制残余应力、升温-保温应力对最终淬火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压缩量下,整体轧制应力小于淬火应力,轧制应力在升温-保温过程中减小,在急冷过程中急剧增大,最终表现为淬火应力.轧制应力对淬火应力影响很小,淬火应力却彻底改变了原有轧制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