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348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高精密小电阻的测量过程中,由于接触电阻、测量线电阻及测量条件等都会对其测量结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提高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用恒流源和数字电压表间接测量高精密小电阻的具体方法,对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与评定。  相似文献   
52.
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但却无法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反映,致使投资者在会计信息的占有与使用上严重不对称,无法作出最优决策。本文围绕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要素、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基础以及会计报告的冲击,提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参加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开展的高阻1 MΩ;10 MΩ实验间比对的方法,对一种用参考电压测量高阻的方法进行了描述,解决了其中的技术问题,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测量1MΩ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10-6,测量10 MΩ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5.10-6,APLAC公布的比对中期报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4.
余亚丽  郭芳威  胡励  张醒 《上海航天》2022,39(5):134-139
为了研究侧链基团和填料对硅橡胶材料耐烧蚀性能的影响,选用具有苯环和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这2种侧链基团的硅橡胶基体,以及Mg(OH)2、蒙脱石、Fe2O3和短切碳纤维(1 mm)这4种填料,利用马弗炉等温烧蚀和动态热失重TG法研究不同侧链基团和填料样品的耐烧蚀机制。结果表明:苯环和POSS基团的引入使得基体初始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79 ºC和9 ºC,质量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9.4%和12.0%。以Mg(OH)2 25 g(每100 g硅橡胶)、蒙脱石4 g和Fe2O3 6 g作为硅橡胶复合材料进行填料时,其质量烧蚀率为0.008 g/s,相比纯橡胶基体降低了86.8%。在以上配方中继续引入5 g碳纤维,使其质量烧蚀率降低至0.004 g/s。残炭层的微观形貌显示,短切碳纤维形成的三维骨架结构是提高硅橡胶材料耐烧蚀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化学气相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把硅蒸气渗入预制体孔隙与碳直接反应生成SiC的化学气相反应(CVR)方法,提高初始密度和预制体结构均不同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密度变化与微观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因CVR温度、C/C复合材料初始密度不同,抗氧化处理后的密度增加量有显著不同。针刺炭布C/C/SiC复合材料在马福炉中于1160℃经65min氧化后,其失重率仅2.6%,而密度为1.95g/cm^3的同结构C/C复合材料相在同条件下失重率高达32%。  相似文献   
56.
为了提高C/SiC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采用泥浆浸渍裂解与真空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材料表面制备了SiC/CVD SiC复合涂层,通过XRD、SEM分析了涂层组成与结构;研究了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700~1 500℃)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泥浆浸渍法制备的SiC涂层具有一定的封孔效果,可使材料开孔率下降,但高温抗氧化效果并不佳,1 200℃氧化10 min后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下降明显仅有86%。CVD SiC涂层结构致密,与SiC封孔涂层结合较好,在700~1 50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后涂层完好,表面O元素逐渐增加,材料失重率缓慢增加但不大于0.5%,且材料性能并未下降。涂层材料在1 200℃-10 min短时热震5次后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仍有95%以上,且未出现开裂、剥落等热震损伤。在1 200℃-30 min长时热震10次后,涂层材料基本被完全氧化,材料失去保护作用,弯曲强度下降至90%左右。  相似文献   
57.
复合材料的耐撞性受到了广泛重视,而波纹梁因其优异的抗屈曲构型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翼梁和直升机底板等经常发生碰撞的结构中。进行了复合材料波纹梁的屈曲分析,研究了高度对波纹梁破坏模式的影响。建立复合材料波纹梁的连续损伤单波模型,层内基于Hashin判据建立含损伤因子的损伤刚度矩阵,层间根据二次名义应力准则和B-K准则模拟损伤演化,并通过典型复合材料波纹梁压溃试验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单波分析模型,通过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和反对称边界条件,研究了多波结构的吸能特性。  相似文献   
58.
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具有强干扰、强非线性以及强耦合等特点,传统的姿态控制器难以适用于该种复杂干扰并存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基于双环滑模控制的直/气复合控制器。首先采用有限时间收敛趋近律分别构造内外环滑模控制器,并将角速度回路的滑模变量量化为直接力指令,以解决空气舵与姿控发动机之间的耦合问题。接着使用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综合干扰,从而设计控制器补偿侧向喷流干扰及模型不确定性等综合干扰的影响。然后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控制系统闭环稳定,分析了干扰补偿对控制器收敛域的影响。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跟踪速度快,动态过程平稳,具有较强的干扰抑制能力,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9.
In this paper, ballistic impact tests on wrapped multi-layer Kevlar 49 woven fabric system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flat blade projectil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response during a fan blade out event. The influences of the number of Kevlar layers and pre-tension were discussed particularly. Test results were used to analyze failure modes and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y Kevlar fabric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impact damage for fabrics: global deformation mainly involving stretching of yarns in the impact region and fabric wrinkle from both sides to the impact zone, and local damage characterized by yarn fracture, yarn pull-out, and yarn unraveling. The energy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Kevlar 49 woven fabrics improves with the number of fabric layers. The energy absorbed by multi-layer fabrics increases slightly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decreases substantially with pre-tension. The work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designing light-weight multi-layer fabrics contain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60.
钛及钛合金表面耐磨热处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近年来为提高钛及钛合金表面耐磨性而采用的热处理表面改性技术,如渗氮、渗硼、离子注入、激光合金化等。讨论了每种工艺方法所获表面改性层的结构和性能特征及其适应范围。其中着重介绍了离子氮化和激光合金化工艺,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