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航空   533篇
航天技术   205篇
综合类   117篇
航天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81.
基于实验复模态参数的有限元模型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文贤  陈新 《航空学报》1999,20(1):11-16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完备实验复模态参数,修正带有非比例阻尼矩阵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迭代修正方法。首先,对处理困难的阻尼矩阵表达为质量与刚度矩阵的多项式组合,并给出了物理解释,被修正参数为该多项式的系数和结构的某些局部几何、材料参数,其修正结构物理意义明确,与结构的动态设计相适应,实例表明了本文修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周元钧  曹明 《航空学报》1999,20(4):81-83
讨论了一种模糊外展(abduction)故障诊断方法在电源系统应用。该方法在确定故障的种类的同时,还可得到故障的严重程度。特点是在测量信号不完整时可得到一个观测到的现象的“覆盖”集合。  相似文献   
83.
弹性梁碰撞阻尼识别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首先将连续碰撞系统离散成包括任意个模态的状态方程,然后基于Hertz定理和能量平衡原理,证明弹性碰撞阻尼取决于碰撞冲量和最大碰撞力,提出了确定弹性梁碰撞阻尼的新方法,解决了碰撞阻尼识别中的关键问题。最后由两个弹性梁的碰撞实验检验了其正确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系统地推导了无刷直流电动机旋转感应电压的通用计算公式,并以这些公式为基础,详细研究了气隙磁密平顶宽度、分布绕组、短距、分数槽、斜槽等因素对旋转感应电压的影响,给出了在保证旋转感应电压是平顶宽度为理想值的梯形波时,转子磁钢和定子绕组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高性能低转矩波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叶片盘的旋转失速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星辉 《航空学报》1992,13(5):333-338
稳定气动力状态下的叶片盘的模型由连续系统组成。利用弹性和波动理论以获得叶片盘响应。响应是带有波动模态阻尼的模态解。由模态解,可以得到共振相对转速的表示方法和解释试验中的某些现象,此外,讨论了在气流稳定和失速状态下的广义共振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均匀稳定气流中不出现波动响应,但在失速流动下,波动响应呈随机的波动振动,而此时不产生驻波共振。  相似文献   
86.
电子阻尼的增进——局部激励应变的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以压电陶瓷片为作动和测量元件,构成速度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的“电子阻尼技术”之所以不能大幅度增加结构阻尼的原因。提出了“局部激励应变补偿”和把通常的微分负反馈改为低截止频率的惯性环节正反馈的控制新方案。压电悬臂梁的实验表明,它们能使结构模态阻尼比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7.
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实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明  李其汉  晏砺堂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409-412,460
实验证实了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的油膜阻尼的存在,并研究了ERSFD的减振、调频特性。将ERSFD应用于某核心机减振、调频,其效果很好,ERSFD在某核心机上获得成功应用。实验和应用研究表明ERSFD有优良的减振、调频性能。  相似文献   
88.
气象因子对夏季电力负荷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2002、2003两年的夏季资料,通过对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与南昌用电量的对比分析,建立了用电负荷预测模型,应用于2004年南昌夏季高温用电负荷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与江西省电力公司联合在江西省卫视一套18:53分的气象预报节目中发布《电力需求气象预警信息》,获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9.
针对在前馈/反馈混合控制中提高控制通道阻尼的问题,基于自适应滤波理论,提出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控制通道的时域自适应反馈主动阻尼设计方法。研究了自适应过程的理想期望信号的构造、SISO情况下闭环控制通道与反馈控制器同时进行自适应设计以及MIMO控制通道阻尼问题的简化与设计方法的拓展等问题;同时,基于某主动隔振试验平台的实测结果,对所有研究内容进行SIMULINK模型仿真。时域自适应反馈主动阻尼设计是高效的主动阻尼设计方法,并且为小阻尼动态系统的增阻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90.
中间柔性包带是环形可展开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包带拔销器解锁后,复材包带与环形桁架同步展开。因复材包带柔性较强,它会绕根部固定端进行回弹,因此展开过程存在金属接头和桁架上复材薄壁管件碰撞风险。随着天线口径增大,该风险会持续增大。基于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对超大型口径环形可展开天线包带展开过程进行动力学建模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包带展开过程金属接头到环形桁架最小距离主要和复材包带阻尼率以及桁架预展速度相关。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复材包带阻尼率越高,展开过程金属接头到环形桁架最小距离越大;桁架预展速度越快,展开过程金属接头到环形桁架最小距离越小。此外,对逆止回弹机构失效这一在轨极端条件下包带展开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得出包带在该条件下展开过程金属接头到环形桁架最小距离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超大口径环形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及包带在轨展开预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