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93篇
航空   296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半经验方法,通过紧束缚理论建立一维近似模型,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态密度,解释了单壁碳纳米管光吸收谱低能阶段出现的3个吸收峰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2.
研究防静电Kapton二次表面镜(ITO/Kapton/Al)、S781白漆两种典型热控涂层,在不同能量电子辐照后太阳吸收比退化情况,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表面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电子注量下,不同能量电子对样品的太阳吸收比退化作用程度是有区别的。而样品光谱反射率、表面形貌、表面成分的损伤效应类似,说明不同能量电子辐照下,样品的退化机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3.
M40J和T300碳纤维的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EM、TEM、XPS、XRD、Raman和元素分析仪分析了M40J和T300的表面化学、物理及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发现:M40J含碳量高于T300纤维,而含氮量低于T300纤维,且表面活性基团比T300纤维低;M40J和T300碳纤维表面具有大量沟槽,前者相对长而浅,后者相对短而深;T300纤维端面皮芯结构明显,而M40J端面结构较均匀;M40J的微晶结构及取向性优于T300碳纤维.  相似文献   
54.
循环湿热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CCF300/5428复合材料在循环湿热环境下的吸湿-脱湿行为和层间剪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了循环湿热处理的不同阶段纤维/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复吸湿后,水分的初始扩散速率和饱和吸湿率增加;脱湿后水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大部分可以消除;复合材料吸湿后室温环境下性能下降较少,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复合材料的性能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5.
在Г.М.古尼耶夫中值老化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与自然大气腐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确定了自然大气环境腐蚀试验的层间剪切强度的中值曲线方程,并得出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与自然大气环境腐蚀之间的当量关系.试样表面及断口微观形貌的观察分析进一步证明: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与自然大气环境腐蚀具有相似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56.
采用聚偏氟乙烯和丙烯酸酯制备了一种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通过FTIR,SEM以及电化学分析等对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交联单体及不同聚偏氟乙烯/丙烯酸酯质量比对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交联单体和适宜的交联度可有效提高聚合物膜的孔隙率、吸液量和相应电解质的电化学特性.用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电解质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100 mW/cm2模拟光照下,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Voc分别为8.476 mA·cm-2和0.674 V, 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10%.  相似文献   
57.
文章介绍了碳纳米管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合成制备、化学分子结构、独特性能及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讨论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的一些重要研究课题。尽管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显示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一些关键技术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8.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应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先进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情况,内容包括用于最新复合材料体系的各种增强纤维、树脂基体,及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一些新概念。重点介绍了低成本和高效的制造技术。复合材料重要结构件的制造技术在不断改进,制造出的部件不仅精度和强度更高,而且更显成本效益。文章还介绍了航空航天领域一些新研发的复合材料结构件。  相似文献   
59.
碳纳米管薄膜可作为应变传感器用于结构损伤的健康监测。采用机械搅拌、超声处理和高速离心等分散工艺将多壁碳纳米管单分散后,通过真空吸滤法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对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碳纳管薄膜应变传感器,与结构基体一体成型。弯曲应变传感实验表明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在不同的应变范围、不同的循环次数、不同的温度范围等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应变传感特性。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灵敏度较高,灵敏度系数为188.31(0~22 500 με),且具有较好的应变传感可逆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0.
利用原子氧暴露地面模拟实验装置,分别对BHM3型高模量碳纤维及其增强的氰酸酯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原子氧暴露模拟实验,采用SEM、XRD、XPS技术分析了原子氧对碳纤维及其氰酸酯复合材料的侵蚀行为。结果表明,经过1×10 21 atoms/cm 2剂量的原子氧暴露后,碳纤维及其氰酸酯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均低于1%,纤维表面形貌及组成不变,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降低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