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41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三角测距法测量加速度计离心试验中的动态半径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传感器选取依据、测量系统的机械机构和测量软件的编程工具。利用激光三角动态半径测量仪器对LXJ-40型精密离心机试验时的动态半径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在检定加速度计时把动态半径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提高了检定精度。  相似文献   
82.
充水式潜水电机转子水磨耗占电机机械损耗的绝大部分,但至今还没有比较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在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转子水磨耗的主要因素,研究、总结了比较实用的转子水磨耗的计算方法并在设计和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83.
通过分析水平面内的最快转弯和最小半径转弯,研究了现代战斗机的最优过失速机动和高速机动。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讨论和分析了最优倾侧角控制和推力控制规律。典型示例飞机的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最优高速转弯轨迹是B、C和S等各段子弧的相应组合,它与发动机推力、飞行高度、端点马赫数、过载和空气动力约束等相关;提高发动机推力亦可减小最优转弯时间。  相似文献   
84.
低空突防用数字地形的平滑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地形是自主式 GPS/ MAP地形跟随 /地形回避 (TF/ TA)低空突防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考虑到飞行器机动能力的限制和飞行的安全性 ,必须对实际地形进行平滑处理。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曲率限制平滑算法。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一种综合的坡度曲率限制平滑算法 ,它使平滑后的地形不仅满足飞行器纵向机动能力的限制 ,而且较贴合原地形也较原地形高。从而使得在平滑后的地形上进行实时航迹优化是安全可靠的。同时 ,由于平滑后的地形有坡度的限制 ,使实时航迹优化过程中对飞行器在各个方向的离地间隙的限制转化为只要限制飞行器的纵向垂直离地间隙 ,简化了实时航迹优化算法 ,从而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
对X-47B双后掠飞翼布局的气动布局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前缘后掠角、外翼弦长等平面形状参数对单后掠、双后掠飞翼布局的气动及隐身特性的影响,讨论了内外翼采用不同前缘剖面形状的原因,总结了X-47B无人作战飞机布局的发展历程及详细设计阶段翼尖修形的效果,为飞翼布局飞机的气动隐身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6.
To implement five-axis functions in CNC system, based on domestic system Lan Tian series, an improved design method for the system software structur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control kernel of CNC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e task layer and the motion layer. A five-axis transformation un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motion layer. After classifying five-axis machines into different types and analyzing their geometry information, the five-axis kinematic library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Furthermore, by taking CA spindle- tilting machine as an example, the forward and the inverse kinematic transformations are deduced. Based on the new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e five-axis kinematic library, algorithms of RTCP (rotation tool center point control) and 3D radius compensation for end-milling are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e milling results show that, with five-axis functions based on such software struc- ture, the instruc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cutter's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an be directly carried out in the CNC system.  相似文献   
87.
周建  杨智春  贺顺 《航空学报》2013,34(7):1512-1519
提出了一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的压力分布对活塞理论气动力进行静压修正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曲壁板的静气动弹性变形及颤振稳定性分析中,并与采用曲率修正活塞理论气动力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活塞理论气动力静压修正方法进行曲壁板的气动弹性分析,在圆柱曲壁板曲率较小的情况下,与采用曲率修正活塞理论气动力方法得到的静气动弹性变形、稳定性边界差别不大;而在曲率较大时,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曲壁板静气动弹性变形,其曲壁板靠近前缘部分被压的更低,而曲壁板的颤振稳定性边界更小,且这种差别随着圆柱曲壁板曲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该方法突破了曲率修正活塞理论的小曲率限制,扩大了活塞理论气动力在曲壁板颤振分析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8.
乔浩  李新国  常武权 《宇航学报》2020,41(2):206-214
针对再入过程中标准轨迹的实际长度需要通过多次更新或迭代求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动系数的通用再入轨迹设计方法。该方法将机动系数定义为真实轨迹长度与初始纵程之比,将再入过程中的机动性进行了量化,可以快速获得到达指定目标可行的轨迹长度;采用真实轨迹长度作为设计参考阻力加速度剖面的依据,避免了轨迹长度的迭代,简化了再入轨迹的生成流程;轨迹曲率问题采用动态航向偏差走廊的方法,控制终端航向偏差、剩余航程满足设计需求。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器进行参考轨迹跟踪,完成再入制导。在机动系数区间内指定机动系数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标准轨迹制导方法能够快速生成满足路径及终端约束的标准轨迹,且轨迹跟踪效果良好,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9.
设G是1个无向的简单图,ν表示G的阶数,m_G(ν)表示ν作为G的Laplacian矩阵的特征值的重数.得到了Laplacian谱半径等于阶数的所有c圈图,研究了c与m_G(ν)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当G是森林、单圈图、双圈图、三圈图、四圈图时m_G(ν)的取值范围,并确定了m_G(ν)(≥1)在该取值范围内取不同值时的所有图.  相似文献   
90.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optimal press bend forming path in fabricating aircraft integral panel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authors' previous work. It is composed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equivalent model, the surface curvature analysis,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esponse surface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 The method begins with analyzing the objective's shape curvature to determine the bending position. Then it optimizes the punch travel at each bending position by the following steps: (1) Establish a multi-step press bend forming FEM equivalent model, with which the FEM experiments designed with the Taguchi method are performed. (2) Construct a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response surface with the data from the FEM experiments. (3) Use the genetic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neural network response surface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Finally,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press bending a complicated double-curvature grid-type stiffened panel and bears out its effectiveness and intrinsic worth in designing the press bend forming p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