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航空   157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4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针对高分四号(GF-4)卫星影像波段较少导致传统云检测算法难以区分云与冰雪像元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时相多通道云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GF-4卫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和配准,然后利用云与典型地表的光谱差异得到潜在云像元,之后利用序列GF-4卫星影像之间的差异识别出移动的云像元,最后利用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亮度温度来去除冰雪像元。该算法在海南、辽宁和安徽3个研究区域进行验证,并将检测结果与传统单时相云检测算法、支持向量机(SVM)云检测算法和实时差分(RTD)云检测算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其他3种云检测算法,准确识别率均达到90%以上,误检率均低于5%,有利于GF-4卫星影像的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72.
云对全球的能量收支及大气循环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是影响天气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云顶高度作为云的重要参数,有助于分析云在大气中的物理机制,对局部地区监测和预报具有实质性作用。基于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AGRI)数据反演东北地区云顶高度,采用红外分裂窗查算表方法,并对不同季节和不同云类型建立查算表,探讨基于静止卫星反演中高纬度地区云顶高度的可行性。同时,引入主动式高精度仪器正交偏振云-气溶胶偏振雷达(CALIOP),结合11、12 通道亮温数据搭建云顶高度反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 AGRI遥感的云顶高度与CALIPSO搭载的CALIOP云顶高度变化趋势一致,算法计算效率较高;2) 从4个季节的统计结果来看,均方根误差(RMSE)上都小于2.3 km,平均偏差在500 m左右,受季节的影响较小,反演结果与CALIOP探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 利用该方法基于AGRI结果精度不亚于官方采用的CO2薄片法,该方法估算的RMSE和相对误差较小,并且该算法的反演模型只提取红外分裂窗区通道数据,无需大气廓线资料进行辅助计算,节省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3.
基于混合维云模型定性推理的调距桨螺距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云模型是采用期望值Ex,熵En和超熵He来描述定性概念的一种数学方法,它将定性概念所具有的模糊性、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定量与定性相互转换的一种新途径。文中阐述了定性概念的一维和二维云模型数学描述,提出了基于混合维云模型的混合推理方法、复杂控制规则的简化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器——云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调距桨螺距控制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简易、直观、控制性能良好、鲁棒性强,较常规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74.
叶顶间隙对离心叶轮内部流动及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求解 N- S方程 ,数值研究了叶顶间隙对 NASA低速大尺度离心压缩机 (L SCC)三维粘性流场及气动性能的影响 ,在计算程序中采用了当地时间步长、多重网格以及隐式参差光顺来进行加速。对具有 0 .0 % ,5 0 % ,10 0 % ,2 0 0 %倍设计间隙的 4种离心叶轮的流场及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1) NASA低速大尺度离心压缩机 (L SCC)半开式叶轮的低速尾迹区在压力面与轮盖的角区 ,而相应的闭式叶轮的低速尾迹区聚集在轮盖的中心位置 ;(2 )数值实验表明 ,叶顶间隙并非越小越好 ,可能存在一个最优间隙 ,使得叶轮流动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75.
点云数据配准是三维重构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稀疏扫描点云数据配准的速度和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四点算法的全局配准算法进行初始配准,再使用迭代最近点算法精确配准.针对直接扫描所得到点云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D Tree点云均匀采样简化算法,并且对传统基于四点算法中的阈值参数进行了统一,确定了各误差阈值参数和点云密度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卫星稀疏点云的配准,改进的四点算法配准耗时仅为几何哈希算法的42.49%.  相似文献   
76.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轴对称基准流场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永洲  张堃元  罗蕾  王磊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1):2543-2552
针对轴对称基准流场中前缘曲激波靠近中心体的部分激波强度过大现象,基于马赫数分布可控反设计方法,将这道前缘曲激波分解为一道较弱弯曲激波和部分等熵压缩波,改进的基准流场存在“四波四区”结构且压缩效率明显提高.基于该改进的基准流场和常规“两波三区”基准流场分别设计了圆形进口的内收缩进气道并对其流场特点和性能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进气道的流场能较好保持基准流场的特点;在来流马赫数为4.0~7.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设计点的出口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17.56和0.540;改进的进气道采用来流马赫数从高到低前缘弯曲激波和汇集的等熵压缩波依次封口的设计概念,在提高流量捕获能力的同时减小了总压损失,总体性能优于常规进气道,来流马赫数为7.0时总压恢复系数相对提高了23.6%,来流马赫数为4.0时流量系数相对提高了5.7%.   相似文献   
77.
马赫数分布可控的基准流场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Isight软件对反正切马赫数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获得了设计参数对基准流场总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前缘压缩角和系数 c 的影响最为明显.针对该基准流场,建立了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在设计点进行三目标优化,得到了总体性能较优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基于该优化结果设计了圆形进口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并在 Ma=4~7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进气道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均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 Ma=6和7时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581和0.513,压比分别为20.01和24.73, Ma=4时流量系数达到0.880,说明该优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8.
基于非结构嵌套网格方法的旋翼地面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叶靓  招启军  徐国华 《航空学报》2009,30(5):780-786
 建立了一个基于非结构嵌套网格的流场求解器,用来精确模拟复杂的旋翼近地流场,为更好地分析地面效应(IGE)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提供一套计算方法。在该求解器中,控制方程采用惯性坐标系下的非定常N-S方程,空间方向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并用背景网格的一个面模拟地面作用,以方便地面边界条件的处理。应用所建立的模型,首先针对有实验结果可供对比的旋翼无地面效应(OGE)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验证计算方法。然后着重计算了IGE下流场中的桨尖涡空间位置和旋翼拉力增益,并对旋翼在小速度前飞状态下的近地流场及地面涡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9.
套筒长度对火焰筒流场和雾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利用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实验研究了套筒长度对火焰筒头部的流场和喷雾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筒长度控制流场的发展,影响顺流区壁面再附点的位置,随着套筒长度的增加,再附点向下游移动.套筒的长度存在一个临界值,使中心回流区的尺寸最大.套筒对雾化的影响较大,在回流区内,套筒长度最小时雾化效果较好.在顺流区内,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随着套筒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套筒加长时喷雾锥角有所减小.套筒的最佳长度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燃烧室的具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0.
采用新型基准流场的高超内收缩进气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新型变中心体基准流场具有压缩效率高、反射激波弱的优点,采用该基准流场设计了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在设计点马赫数Ma=6.0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试验中得到了进气道压缩面的沿程压力分布、隔离段出口皮托压分布等参数。通过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气道外压段的压力分布明显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内压段的压力分布具有两级爬升的特点,且压升较小,流场结构较好。由于内压段流场激波强度弱,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较高,达0.518,并产生了52倍的增压比,其抗反压能力在144倍以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新型变中心体基准流场能改善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的内压段流场及隔离段流场,并能有效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